今年秋汛防御是如何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的
今年秋汛防御是如何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的?

2021年秋汛期间,黄河防总总指挥王凯要求,强化水库大坝、淤地坝等重点部位防御措施,全方位、无死角查险除险。为什么要强化淤地坝防御,我们如何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呢?
8月下旬以来,黄河中游山陕区间、汾河、泾河、渭河、洛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等地,发生了持续性强降雨,这些地区多位于生态环境最脆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密布在各级沟道中的淤地坝工程在强降雨过程中首先经受考验。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淤地坝也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工程,很多淤地坝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抓手。
淤地坝改善生态环境
淤地坝拦截泥沙
经过70多年的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淤地坝5万余座。但是,这些淤地坝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前期建设标准低,泄洪设施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安全度汛风险。例如,2017年著名的“7·26”特大暴雨事件,绥德县境内持续降雨,降水量最高达247.3毫米,子洲、米脂、横山等县(区)淤地坝发生了严重的溃坝和垮坝,导致绥德县河道水位暴涨,各乡镇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无定河和大理河沿线村镇和城区受灾尤为严重,受灾人口达10.47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7亿元。因此,强化淤地坝防御、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意义重大。
为保证淤地坝安全度汛,各级政府和防汛部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工程安全运用管理主体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对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工作负总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负监管责任。将淤地坝工程防汛纳入地方各级防汛责任体系,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二是建立工程防汛“三个责任人”责任制。所有骨干坝和下游有重要设施的中型坝都逐坝落实工程防汛行政、巡查、技术“三个责任人”。下游有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的中型以上淤地坝,以及库容大于100万立方米的骨干坝,必须做到“一坝一人”巡查。
三是夯实工程安全运用应急管理责任。编制淤地坝工程防汛预案和应急避险措施,建立顺畅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用。淤地坝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和行政责任人在汛前将应急避险措施告知受影响范围内的群众,开展应急演练,让群众明白何时撤、怎么撤、往哪撤,确保遇险情时及时有序撤离。各地应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逐级报告制度。
四是加强和规范工程日常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淤地坝工程的关键部位和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做好工程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汛后水毁工程修复和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工作。汛期所有淤地坝均空库运行,确保了淤地坝安全度汛。
编辑:齐欣然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