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达到极强标准
厄尔尼诺现象达到极强标准

温丽叶 王鹏
笔者从黄委水文局了解到,最近的厄尔尼诺现象自2014年5月开始发展,已经于2015年10月达到极强标准,是历史上第四个达到极强标准的厄尔尼诺现象。
受此影响,2014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出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并于2014年出现“暖冬”。据统计,2014~2015年度凌汛期,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及黄河下游气温总体均较常年偏高;2015年伏秋汛期,黄河流域大部地区降水以偏少为主,尤其在7~8月,流域内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主要来水区间径流严重偏枯。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到2016年春季,有可能成为1951年有系统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并可能在2015年11至12月达到峰值。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和持续,将使冬季风的强度偏弱,尤其今年冬季将可能处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峰值期,预计2015~2016年度黄河流域凌汛期依然可能出现冬季偏暖的现象。
目前,黄河流域即将进入2015~2016年度凌汛期,黄委水文局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气温和凌情、水情的变化情况,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黄河上、下游河段气温变化产生的影响,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或重要凌情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会商;通过黄河水情信息查询及会商系统,滚动发布每日气温及凌情等相关预报,加强凌情测报、冰情巡测、沿河实地查勘等工作力度;进一步把握凌情变化规律、槽蓄水增量组成特点,提高凌情分析和预报的准确度,为黄河防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变暖的现象,通过影响海洋和大气的能量交换,改变海洋和大气温度场的分布,从而改变大气环流,可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地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致使我国夏季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特征——夏季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华北地区降水偏少或出现阶段性干旱现象;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整体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