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黄河泥沙资源 探索科学利用之道
汪安南调研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情况
关注黄河泥沙资源 探索科学利用之道
汪安南调研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情况

本站讯 (记者 刘丛)11月12日,黄委主任汪安南就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议,研究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委副主任徐雪红参加调研。
调研中,汪安南先后来到黄河设计院新材料实验中心和花园口防洪工程现场,认真了解泥沙资源利用技术、材料和相关产品。座谈会上,黄委国科局汇报了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总体情况,黄科院、黄河设计院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据悉,黄河干流泥沙主要分布在宁蒙河段、小北干流、黄河下游三大冲积性河段,以及三门峡、小浪底库区。近年来,黄委在“拦、调、排、放、挖”处理和利用泥沙基本策略的基础上,对泥沙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水库清淤及泥沙大规模利用项目等进行持续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基本形成了黄河泥沙综合处理和资源利用全链条技术。
汪安南在座谈中指出,泥沙问题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水沙关系调节是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牛鼻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泥沙综合处理技术,探索泥沙资源利用新模式”要求,加大治黄科技创新力度,深入研究泥沙综合处理技术和泥沙资源利用模式,对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汪安南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求,提高泥沙综合处理技术水平,深入研究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开阔思路、集中力量攻关技术难题,掌握泥沙综合处理和资源利用的核心技术,为发挥黄河泥沙的资源优势、有效减轻黄河泥沙淤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探索创新泥沙资源利用模式,将泥沙资源利用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有黄河特色的市场化产业模式,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彰显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汪安南要求,要统筹研究力量,开放研究模式,加强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瞄准基础理论、实用技术、装备集成、产业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黄委副总工,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