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下好新建工程备汛“先手棋”
——黄河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备汛纪实
齐心协力 下好新建工程备汛“先手棋”——黄河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备汛纪实

“朝见良田千顷碧,暮已黄河滚滚流”,是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自然特性的生动写照。该河段全长132.5千米,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历史上曾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作为进一步完善黄河禹潼段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整体抗洪能力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黄河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历经近3年的建设,于2023年年底完工,累计建设6处护岸、控导工程,总长度13.28千米。目前,该批工程处于竣工验收准备期。作为该工程项目法人的山西河务局积极落实新建工程度汛责任,扎实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和防洪效益的正常发挥。
压实内部责任 织密备汛“安全网”
“各级要深刻认识新建工程安全度汛的重要性,依照已建直管工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切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3月4日,山西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晓磊在2025年山西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上作出明确安排。
山西黄河禹潼段防洪调度实战演练
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6处单项工程目前已移交山西河务局所属万荣、临猗、永济、芮城4县(市)河务局试运行,新建工程备汛工作正有序展开。
科学编制防洪预案。3月31日至4月3日,利用奥维互动地图、无人机、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平台对汛前河势进行全面查勘,精准掌握河道水边线、主溜线、靠溜坝段等数据,为防洪预案编制提供基础支撑;5月29日,年度防洪预案暨防御超标洪水预案正式获批,详细明确了新建工程防洪重点、各量级洪水汛情预估及防守措施、各级防汛责任人,为防汛抗洪提供了依据。
落实抢险物资队伍。5月上旬,完成13处防汛应急仓库物资核查,共落实抢险石料31.81万立方米、铅丝141.39吨、编织袋11.15万条;落实群防抢险骨干队伍230人、大型抢险设备200台。
组织开展实战演练。6月18日,举办2025年山西黄河禹潼段防洪调度实战演练。演练以黄河龙门水文站发生12700立方米每秒洪水为背景,采用“主会场统筹调度+分会场属地联动+工程现场实战处置”三级指挥架构,内容涵盖预报预警及工作部署、工程防守及险情处置、涉河项目应急处置三大版块,达到了以演备战、以练代训、锻炼队伍的目的。
强化隐患排查 筑牢工程“防守线”
“身为施工单位,把工程建设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竣工验收前,确保工程完整和安全运行,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吴王护岸上延工程标段项目经理张鹏飞坚定表态。
根据工作安排,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日常巡查由运行管理单位万荣等4县(市)河务局负责,工程维修养护由黄河养护集团等施工单位承担。为全面消除度汛隐患,5月6日至8日,山西河务局组织各新建工程施工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对6处新建工程度汛安全隐患进行“徒步拉网式”排查,并委托第三方对匼河控导下延、庙前控导下延2处新建工程重点靠溜坝段根石状况进行探测。
匼河控导下延工程
庙前控导下延工程
针对此次排查出的土方残缺、备防石倒塌、草皮缺损等问题,施工单位于5月15日前全部完成处理,经运行管理单位核验,新建工程抗洪强度全面得到保障。
深化科技赋能 提升防汛“硬实力”
“工程上遍布视频监控站和遥测水位站,我也可以在恶劣天气下适当偷偷懒了。”万荣河务局一线巡查人员贾建国笑着说道。
近年来,山西河务局高度重视科技赋能防汛工作,开发了山西黄河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数据底板,迭代升级水情信息、防汛减灾、工程管理、智能监测等业务模块,并全面升级改造会商系统、网络及安全保障系统,初步构建山西黄河“动态监测、智能感知、精准预警、统一管理”体系。全局配备26台无人机,实时对河道、工程进行巡检和数据采集。在6处新建工程上布设7处视频监控站、3处遥测水位站,将其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工情、水情,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撑。
5月21日至23日,山西河务局联合黄委信息中心及厂家技术人员对新建工程视频监控站、遥测水位站等监测感知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损坏零部件及时更换,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核心功能模块深度优化。5月29日至30日,组织开展2025年无人机操控技能竞赛培训班,在去年基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邀请大疆公司员工对全局25名骨干飞手进行进阶培训,为新建工程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支撑。
策马扬鞭奋蹄疾,乘势而上正当时。
山西治黄人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坚决扛牢保障黄河安澜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新建工程防汛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