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哥与黄河——滨开河务局三位老兵的黄河故事

他们曾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如今脱下戎装,换上了“治黄”战袍,将岁月融入黄河的涛声。驻守,改变的是身份与战场,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与坚守——他们是兵,是祖国的兵,亦是黄河的兵。
从“海军蓝”到“赤诚黄”
兰智辉部队照片
兰智辉在2021年秋汛防御一线
ai生成兰智辉跨越时空合照
兰智辉是黄河岸边长大的孩子,他下过水、蹈过泥,是大海锻炼出来的兵,在钢铁巨鲸的腹中与游鱼为邻,潜伏在海的心脏。回溯黄河岸,在潮起潮落里,续写着另一种坚守。
他从不以核潜艇上的军旅生涯为谈资,这是他谦虚内敛的性格使然,更是因为那份必须要保守秘密的责任。虽不提往昔峥嵘,但他的身上却始终展现着中国军人充满韧劲的底色。
“我的人生榜样是我的老班长,2009年的大阅兵,他可是走在水兵方队的第一排面!”他的眼中闪着光,“核潜艇的兵走到哪里都要冲在最前面。”
退伍后,兰智辉躬身黄河之畔,一切从零开始。骄阳把堤坝晒得发烫,他跟着前辈在堤顶巡查;寒风卷着冰凌撞击坝体,睫毛上的凝霜和他一起记录着凌情变化。在一线摸爬滚打的日日夜夜,让他从“门外汉”成长为防汛抢险的行家里手,也为他日后从事文字工作提供了一片沃土。
那是一次偶然地提笔,自此便是十年笔墨耕耘。曾经在深海中保持静默的鱼雷,化身为黄河的喉舌,背后是笔耕不辍的研磨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与热忱,更是扎根黄河的笃定与担当。在《黄河报》实习期间,他在新闻现场蹲守整整一个月,用鲜活的笔触描绘防汛图景,他斩获省部级新闻奖,受到了报社致函表扬;2021年秋汛,他化身“战地记者”,既能手持铁锹投身防汛抢险,又能怀抱摄像机于人群中穿梭,日夜不休地为秋汛留下了珍贵记录;局务会前,他的电脑桌面上总是堆叠着密密麻麻的材料,为确保材料的准确性,他常常在办公室挑灯夜战;每逢检查或参观活动,他总是能精准识别拍摄的最佳位置,锚定最鲜活的瞬间,他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山东滨开河务局名副其实的“影像中心”。
“猴哥”的“七十二变”
侯志强部队照片
侯志强调研农灌情况
ai生成侯志强跨越时空合照
侯志强——“猴哥”,因其身形轻巧灵动,又恰好姓“侯”,遂得其名。
“猴哥”身上带着一股子鲜活的烟火气,见了谁都乐意聊上几句,他的脸上总挂着笑,待人更是热络周到,是局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他这般随和有趣的性子,实在让人难以将他与眼神锐利、身手利落的武警战士联系在一起。如今,他眉眼间的笑意盈盈早已冲淡了当年训练场上的锋芒,可那份藏在随和里的细致与担当,正是那段岁月悄悄留下的印记。
“猴哥是个细致人儿”,上班20年,“细致”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他总笑说自己属鼠,记性差,生活里丢三落四,但他在工作上却从不含糊,对细节的拿捏、对责任的笃定,如万能钥匙,让他总能迅速适应新岗位。
《西游记》里的“猴哥”擅长“七十二变”,这位“猴哥”也是个“多面手”。20年间,他在工地的尘土里烙下过深深浅浅的脚印;在财务密密麻麻的数字间厘清账目来去;在管理段日复一日的巡查中摸清了河道堤岸的脾性;在经济办搭建起让政策落实到地头的桥梁;在工程管理科骑着“二八”大杠走过每一处堤防;在一叠叠卷宗里梳理过单位发展的细碎年轮……如今,负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他依旧兢兢业业。黄河提闸放水期间,他常常半夜驱车几十千米去查水,监督黄河水是否按照放水指标精准排放,用行动坚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诺言。
“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猴哥”就这样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稳稳扎根,筑堤守坝。
“澳”气兵哥守黄河
赵辉辉部队照片
赵辉辉进行根石探摸
ai生成赵辉辉跨越时空合照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当《七子之歌》的旋律响彻华夏大地,五星红旗下的驻澳部队不仅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更是守护这片土地安宁的“莲花卫士”。赵辉辉就曾经是这支令国人骄傲的部队中的一员——每一个敬礼都在回应“回来”的呼唤,每一次伫立岗哨都在守护“盛世莲花”的绝美盛开。
退伍后,他投身黄河保护治理事业,依然是最精进的排头兵。“‘没有最好的标准,最好的标准来自于我们每一次的创造。’这是我们在部队常说的一句话。”这些年,这句话一直刻在赵辉辉的心上,也成为了他工作的信条。
水政巡查、工地督导、管理段建设的工作轮转,让他将对“最好标准”的执着,沉淀为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日常智慧。大伙儿都说赵辉辉会办事,每当问起他秘诀,他说:“总归不过是‘相互倾诉,将心比心’。”他讲,与老百姓打交道,姿态很重要——仰视太卑微,反倒折损了执法者该有的公信力;俯视容易摆架子,高高在上只会激化矛盾;唯有平视,才能给彼此说话交流的机会,让心与心紧密地贴在一起。哪里有不可化解的矛盾呢?不过是要了解他们的诉求,陪伴他们攻克难题。老百姓不懂法,他就把政策“嚼碎”了讲透;遇到难处,他就先站在对方立场盘算,能办的绝不耽搁,办不了的也敞亮地说明白。
从守护澳门的“盛世莲花”,到守护黄河岸边的烟火人间,赵辉辉从未停下“创造标准”的脚步,他用脚步丈量着黄河岸边的每一寸土地,把让“母亲”安心的承诺,化作了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坚守。
黄河奔流不息,裹挟着泥沙与岁月,也见证着一代代守护者的接力。这些曾戍卫四方的士兵如今驻守在黄河两岸,用军人的底色、老兵的韧劲,在堤坝上、浪花间、百姓旁写下新的誓言。他们的故事,是黄河岸边最铿锵的回声,也是“幸福河”里最温暖的浪花。
(图片由滨开河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