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发改委:完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高蕾)“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1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监测以来最严重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3.13万平方公里,同时黄河输沙量大幅减少,区域已经历史性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在国新办举行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黄河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治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贫瘠、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强度高等特点,及时对“十四五”时期的投资结构、投向做了优化调整,持续加大这个区域的投入力度。2021年以来,已经累计投入了40亿元。
关锡璠表示,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像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沟道重力侵蚀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黄河目前还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做好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个区域的生态保护大局,也关系到黄河水沙协调和长治久安。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明确将黄河流域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要求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和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继续将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作为重点。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完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有效控制生产建设的扰动和影响。以黄河流域上中游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统筹提升水土保持和粮食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加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