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梦想终成真 钢铁水脉润河湟——引大济湟工程全线贯通惠泽湟水谷地

在青海高原,一条全长1039千米、年调水量5.26亿立方米的输水命脉全线贯通。
6月29日,北干渠一期工程全面通过验收,标志着引大济湟这条纵贯大通河与湟水流域的钢铁水脉正式全线贯通。这个世纪工程,将滋养湟水流域百万亩农田,满足工业用水需求,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
世纪逐梦 水润河湟
湟水流域的西宁、海东两市,总人口占全省的65%,总耕地面积占全省的71%,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8%,而流域水资源仅占全省的3.4%,水资源与人口、生态、耕地等资源和发展布局极不匹配。
引大济湟工程的立项审批,堪称一部世纪逐梦史。回溯1958年,为挣脱水资源短缺的桎梏、解决湟水流域干旱山区用水难题、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青海人民叩问山水、擘画蓝图——承载着河湟百姓对绿水青山的渴望,破解水资源瓶颈的大胆构想就此萌芽。然而,受制于资金、技术限制,计划构想多年来处于搁置状态。直至1996年9月黑泉水库开工,正式拉开了引大济湟工程建设序幕。
2003年,北干渠一期可行性研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2008年,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可行性研究获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批复;
2016年,北干渠二期、西干渠可行性研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引大济湟工程各子项目陆续进入实施阶段。
历经艰苦鏖战,2006年8月,黑泉水库完成竣工验收,2023年6月,石头峡水库完成竣工验收,2024年12月,调水总干渠完成竣工验收。
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局长谷建伟介绍,2024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以“治水兴青”战略精准把脉、高位擘画,全速加快北干一期、二期和西干渠工程尾工实施、问题整改、缺陷处理、工程通水等外业工作,组织推进变更签证、完工结算、决算审计、资料整理等内业工作,1039.43公里干支渠、5898公里斗农渠和100.49万亩田间配套工程,累计3045个分部工程、691个单位工程、97个合同工程法人验收按既定时间全部完成。
如今,引大济湟六大子项目如钢铁巨龙蜿蜒,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西干渠共同组成“一总两库三干渠”体系,将湟水谷地包裹在内。
攻坚铸魂 万千铁肩
李文博是引大济湟北干渠灌溉二期工程的一名项目经理,对他而言,在投身引大济湟工程建设的岁月里,每一个项目、每一处施工现场都镌刻着难以忘怀的记忆。
“作为参与者,我深感自豪。”
他介绍,北干渠灌溉工程作为青海省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肩负着改善区域农业灌溉条件、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厚重的使命与责任,始终鞭策他全力以赴。
引大济湟工程建设周期长、地质环境复杂,要跨越河谷、穿过高山,在项目建设中,挑战如影随形。隧洞施工中的涌水会危及工人安全,渡槽地基沉降像隐匿的定时炸弹,稍有差池便会为工程结构埋下重大隐患。
面对这些拦路虎,工程建设人员深知:退缩,工程将陷入停滞;坚守,才有破局可能。建设者们不断研究工程地质资料,邀请专家把脉会诊,在反复论证中探寻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创新方向。
“隧洞治理涌水时,堵排结合、分层注浆的技术方案应运而生,通过上百次的参数调试,成功封堵涌水通道;应对渡槽地基沉降,引入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重新梳理施工工序,经过多轮试验,实现了地基稳定加固。这些技术方案,是团队日夜扎根现场,历经无数次试验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李文博说。
29年建设长跑里,李文博只是众多建设者中的一员。这组无声的数字,创造了高寒超长隧洞的工程奇迹,也镌刻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攻坚印记——引大济湟6大子项目先后有256家参建单位、1.8万余名建设者投身工程建设,累计耗用水泥87.2万吨、钢材33.4万吨、砂石料45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6.34亿元。
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幅蓝图绘到底。“引大人”接力奋战二十余载,终于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十余载春秋,张伟峰见证、感受了“引大人”栉风沐雨的坚守。2001年6月,张伟峰开始投身引大济湟工程六大子项目的建设。24年来,他继承发扬老一辈“引大人”苦干实干的精神,全力推进北干渠二期、西干渠及田间配套工程攻坚收尾,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工程主体全面建成和全线通水的目标。
“如今,工程收官,成果丰硕。但‘引大人’艰苦攻坚的精气神不会消散,它是激励后来者的宝贵财富。作为退休老兵,我为曾参与这份伟大事业自豪,更盼年轻一代传承这份坚守,续写水利华章。”张伟峰道出了无数建设者的心里话。
水润田畴 丰收画卷
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魏家堡村蒜苗种植基地,田野里绿油油的蒜苗长势喜人。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挖、捆绑、称重,拉运蒜苗打包装车,现场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今年我在村里流转了200亩土地,都种了蒜苗。现在已经丰收,全部卖出去了。”种植户莫子鹏谈起今年收成,充满喜悦。2022年以来,村里能用上引大济湟工程的水后,浇水再不用愁,他便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蔬菜经济作物,收入增加了不少。
相邻的农田里,100多亩绿油油的娃娃菜正在茁壮成长。种植户张成海表示,现在水源充足,种植蔬菜不再愁天气干旱的问题。
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刘玉忠介绍,今年降水量少,当地河道和水库无法满足群众农田灌溉用水量。为保障哈拉直沟流域、红崖子沟农田灌溉用水,今年先后向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申请了3次农业灌溉用水,确保了春灌、苗灌,以及后期干旱需要的补充灌溉,有效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累计调水4234万立方米,向西宁市第七水厂供水39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1373万立方米、零碳产业园供水6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3288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湟水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为沿线地区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生态修复注入了源头活水,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程竣工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号角。“引大人”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引大济湟工程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其他水利项目中,为青海水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