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厚植生态底色 不负绿水青山
——黄河中游神东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厚植生态底色 不负绿水青山——黄河中游神东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字体:      】     打印      2024-07-30 17:58      来源: 黄河网  

7月,站在乌兰木伦河边瞭望矿区,高大的山脉被分成若干份整齐的格子,一块块格子里填充着绿色,让原本的荒山呈现出一派草木繁茂的景象。乌兰木伦河上空飘着大片大片的云朵,映射在湖中随水波荡漾,加之湖底的水藻晕染,让云朵变幻得像宫崎骏的画一样美。

美景之下的乌兰木伦河两岸,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能源宝库,国家能源集团骨干煤炭生产企业神东煤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就坐落于此。这片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土地,是由神东煤炭打造的生态矿区,也被誉为“绿色矿山”。

从神东煤炭办公楼出发,驱车往东北方向行进,就来到了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基地最高点矗立着摩天轮,从上往下看,阶梯状的山岭种植着适合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同植被,偌大的矿区像是盖上了一条巨大的“绿被”,又像是披上了“绿色的盔甲”。

神东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 肖勇 摄

“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特别适合带孩子来游玩。周末的时候,我经常带家人过来逛一逛,感受纯天然的绿色生态。”游人小惠对这里赞不绝口。

和她同行的朋友说:“我在矿区长大,眼看着曾经裸露的山体穿上‘绿衣’变了样儿,神东煤炭推行的绿化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有利于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这座由神东煤炭打造的距离居民区不到4.3千米的生态示范基地,让矿区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实属来之不易。该基地以哈拉沟煤矿72平方千米井田及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为基础,在“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矿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模式,以“绿色、科技、人文”为主题,引领神东生态建设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近年来,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成绩显著。2018年获得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称号,2020年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同时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在资源开采后,神东煤炭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沙棘经济林等产业,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让矿区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随着生态环境的一步步变好,越来越多的游客特地来感受原汁原味的绿色生态。”神东煤炭生态环境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强介绍,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神东煤炭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在蒙语中,“毛乌素”意为“寸草不生之地”,事实也如此,神东煤炭早期开发的时候,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仅为3%。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神东煤炭摒弃了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做法,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修复”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生态治理模式。

上湾红石圈生态治理区就是神东“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贯穿了神东采前、采中、采后全过程,构建了以风沙治理为主的宽幅立体“外围防护圈”以水土保持为主的常绿景观“周边常绿圈”以园林建设为主的优美和谐“中心美化圈”。

红石圈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采取水保整地工程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使原来的自然灾害多发地转变为集水保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与经济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区,1999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2000年以来以采煤沉陷生态综合治理为主,治理面积达25平方千米。

神东上湾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后  喻权刚  摄

夏天是矿区最美的时节。上湾煤矿密闭队员工许佳明所在的单位就在这座山下,他喜欢约着朋友周末一起去爬山,就是与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隔河相望的上湾红石圈生态基地。

“我是第一次爬上这座山头,真漂亮!”许佳明从小在上湾长大,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站在山脚下,抬头只能看见光秃秃的一片,黄沙遍布,一阵风刮过,耳鼻口灌满了沙子。他没想到很多年后爬上这座山远眺,竟然是绿油油一片,山、水、林、田、湖、草、沙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绿色画卷。

矿区开发建设40年,采空区、塌陷区难以避免。作家梁衡曾说:“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补大地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可顾此失彼。于神东而言,“山”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建设;“水”指矿井水与生活污水的收集存贮净化利用;“林”指经济林营造;“田”指土地复垦及农田;“湖”指地表水保护与湿地生态修复;“草”指原生生态植被保护与恢复。

有了青山,自然还要有绿水。如果说矿区的绿是一种“外在美”,那么做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美”。

神东矿区属于我国重度缺水的核心区域,年均降水量仅300毫米至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至2500毫米。为了保障十万人生活、百万亩生态、千亿元生产的用水需要,神东煤炭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分类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生产复用、生活杂用和生态利用。

在补连塔煤矿矿井水除盐车间,轰轰作响的设备正在对补连塔煤矿和上湾煤矿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厂每天可处理井下污水超过3万立方米。经过混凝沉淀、除氯除氨、旋流净化等多个流程,处理后的净化水不仅能满足矿区灌溉、绿化、锅炉、选煤等方面的需要,还能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副产品,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的目标。

以水为例,神东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尊重,更体现着对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创新。

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神东煤炭通过一系列创新,大规模开采不仅没有破坏原生环境,而且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了正向演替,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青山绿水是生态矿区的外在显现,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神东煤炭榆家梁煤矿52煤锅炉房,司炉工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现在的锅炉房里看不到煤,没有粉尘,工作环境清洁多了。”得益于52煤高效煤粉锅炉替换普通燃煤锅炉改造,如今的司炉工只需要在监控室里操作电脑系统,就可以完成启炉、点火、调整运行负荷、停炉等操作,煤粉通过管道运输,直接从煤粉仓进到锅炉内,炉渣也有专业运输车辆进行回收处理。

52煤锅炉房将原来的8台6-10吨共计68蒸吨普通燃煤锅炉替换成一台40吨高效煤粉锅炉和两台天然气锅炉以及太阳能供热设备。投入运行以来,高效煤粉锅炉的整体热效率可达98%,远高于普通燃煤锅炉,一年节约煤耗约500万吨。不仅如此,通过每月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锅炉房排放口监测数据显示,污染物指标均达标,相较于之前普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减少了90%,大大降低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023年,神东煤炭榆家梁煤矿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绿色矿山等级水平认证,获评“5A级绿色矿山”。这是对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多年来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充分肯定。

神东煤炭近年来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和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废治理等污染防治项目。开展生态项目研究,创新了“五项协调”“六位一体”为特征的生态环境防治系列技术。神东矿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神东煤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以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为己任,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打造黄河“几字弯”区域地企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煤炭行业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在荒漠化地区建成了一片“绿海”,打造了黄河流域能源走廊和生态屏障。犹如一个手艺精湛的“大地修复师”,坚持向“黑”金要生态,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生态矿区,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


作者: 朱萌 胡学东 苗钰 赵岩    责编: 刘岚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