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东营市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

东营市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

【字体:      】     打印      2021-09-21 08:54      来源: 齐鲁壹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实施年满两周年,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东营市委、市政府扛起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坚持立足黄三角、服务全流域,坚持生态优先、创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着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国家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沿黄沿海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城市。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汇入渤海前,馈赠给世界的一个的礼物,这片新生的三角洲湿地是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护最完整的湿地。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的城市,从2019年10月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之初,市委、市政府就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国家规划纲要编制单位—国家宏观院,编制黄河三角洲有关规划。按照“顶层设计、主分并进、系统集成”的思路,先期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补水等9个专项规划,再系统集成提升,精心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形成“1+9”规划体系,今年上半年已陆续出台,成为沿黄九省区中率先制定完成规划的市。

  坚持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在高水平规划体系的引领下,东营市谋划实施245个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其中今年实施了总投资1652.5亿元的70个重点项目。

  东营市坚持以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推动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确定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3523.77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正式启动创建的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围绕国家公园创建,东营论证实施了90多个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治理项目,累计修复滨海湿地3.3万亩、岸线5.3公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滩7.3万亩,治理互花米草3800亩。利用丰水期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1.6亿立方米,有力维护了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布局沿黄生态空间,规划建设长108公里,面积231.5万亩的沿黄生态长廊,林地补植提升7404亩,修复湿地700亩。

  黄河水滋养了东营市,为了更好地保护母亲河,东营市高标准编制了《水资源保护规划》《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颁布实施《城市供水条例》,积极开展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干渠改造463.8公里,占全部长度的80%;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城区节水型器具推广率达到100%。综合运用雨洪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增加用水供给,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3座,总处理能力96.2万吨/日,出厂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再生利用率达35.03%;注重雨水收集再利用,建成河道雨水滞留河闸24座,中心城防洪能力显著提升。

  黄河入海口,拥有着河海交汇、新生湿地和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自然奇观,是黄河带给东营一个巨大的资源优势。东营市充分发挥黄河入海口独特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紧扣“黄河入海”地域标识,推动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施黄河文化资源普查工程,确定重点文物点64处;弘扬宣传“人民治黄”精神,高水平建成国家方志馆东营分馆。

  东营市科学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功举办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