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构建现代化水网 推进高质量发展
河南:构建现代化水网 推进高质量发展

李乐乐 杨其格
6月16日,笔者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境内的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气势恢宏的渠道蜿蜒向东,即将输送黄河水润泽豫北地区。
在“四水同治”治水方略引领下,河南省谋划实施了引江济淮(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十大水利工程,以补齐工程短板,润泽百姓农田和心田。
“十大水利工程是河南省统筹优化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配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
引黄灌溉 解“渴”豫北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国务院纳入到“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中。工程涉及洛阳、焦作、新乡3个市。
“工程设计年引黄河水量2.13亿立方米,新发展灌溉面积2.08万公顷,每年可增产粮食2.05亿千克,并向豫北地区的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朱留杰介绍,“该工程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黄河沿岸的小浪底北岸灌区也在抢抓工期、热火朝天地施工。
小浪底北岸灌区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的黄河左岸支流沁河与黄河干流汇流三角区,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
然而,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地区降水量年内、年际分布不均,遇干旱年农业缺水严重。近年来,小浪底北岸地区的济源市、沁阳市和孟州市等城市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将为上述地区“解渴”。
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符运友介绍,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成后,预计年引黄河水2.39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3.45万公顷,补水面积1.33万公顷,为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1.12亿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78亿千克。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引黄灌溉为河南尤其是豫北地区粮食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大水网 润泽豫东
6月17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最大的加压泵站——七里桥加压泵站正在紧张施工,7月初该泵站主体结构封顶。就在今年3月,七里桥调蓄水库通过分部验收。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在2019年9月5日开工,目前完成总投资50.71亿元。该工程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改善水生态环境。”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实施机构负责人师现营说,工程建成后,预计2030年分配给河南省水量5亿立方米,2040年达到6.34亿立方米,可有效缓解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届时,长江水将润泽商丘市、周口市的六县(市)三区。”河南水利投资集团引江济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全力介绍。
更重要的是,工程建成后构建的豫东骨干水网,将形成东部长江水、北部黄河水、南部颍河水的互调互补水网格局和内联外通、旱引涝排、上灌下补的供水网络体系。同时,依托引江济淮调入水量,可以退还淮河流域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和被超采的深层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
6月19日,笔者在赵口引黄灌区渠首闸看到,利用调水调沙有利时机,黄河水正在滔滔向南,为百万亩农田送去生命之水。
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项目在今年1月6日开工,目前总干渠已顺利通过通水阶段验收,实现水利基建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入使用发挥效益的新突破。
“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4.7万公顷,年引水量2.37亿立方米,总投资38.88亿元。”河南省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管局局长马强介绍,“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建设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解决灌区农业灌溉、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
该工程建成后,作为河南省最大灌区的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将达到39万公顷,受益范围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商丘五市13个县(区)。该工程一方面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打通豫东水网,全面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同时对补充地下水,改善区域水生态、水环境,促进豫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四水同治”治水方略引领下,河南省正持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在中原发展蓝图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王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