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2024年)》获批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2024年)》获批

【字体:      】     打印      2015-12-04 08:34      来源: 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中原经济网讯】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孔凡哲 实习生 张婕) 近日,记者从林业厅获悉,《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2024年)》(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国家批复。按照《规划》要求,通过加快湿地保护与恢复、生境改善等工程建设,到规划期末,一个国内一流、充满诗情画意的重要湿地将在我省呈现。

  据了解,目前我省黄河湿地现存鸟类达175种,数量达10万只,是大鸨、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数量较多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保护区水域面积广阔、水生植被繁茂,对当地水循环、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平衡和抗旱排涝、防风固沙等作用显著。近年来,由于河南黄河湿地地处内陆,周边经济发展对黄河依赖性极强,环境压力和保护难度大。为抢救性保护好这一生态脆弱地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横跨我省三门峡、洛阳、焦作、济源四市的35个乡(镇、场),总面积6.8万公顷。经过多年持续建设,保护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

  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定性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水禽为主,兼具开展经营利用和科学研究、生态旅游、自然保护教育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按照“全面保护、分区施策”的原则,《规划》将对区内整个自然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人文景观实行全面保护。其中,核心区作为严格保护区,均保持其自然状态,禁止一切人为干扰;实验区可进行生态旅游、多种经营,但必须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资源保护为前提。

  按照《规划》目标,保护区将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使之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加快湿地保护与恢复、植被恢复、栖息地与生境改善工程等建设,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科学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及生态恢复的矛盾,探索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