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黄河三角洲的时空之美

黄河三角洲的时空之美

【字体:      】     打印      2011-05-10 09:15      来源: 黄河报·黄河网  

    5月5日,“行走黄河看水利”中国作家协会黄河采风团在北京吹响了启程号角,当天下午,采风团一行就赶赴山东,开始了此次黄河采风的首站之旅。

    7日,下榻东营的采风团作家们都起了个大早,透露出想一睹黄河三角洲容颜的急切心情,这也让河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异常激动。

    经过两个小时的疾驰,终于进入黄河三角洲的腹地,立夏的黄河三角洲,每个物种、每个生命都是萌动而向上的!公路两旁都是由黄河泥沙经年累月淤积而成的湿地,沟道弯曲,泛着亮光,偶有点点红砖绿瓦疾驰而过。野生的柳树、野生蒿草,还有单足矗立小憩的鹤鹳,构成了一幅独有的原生态田园风光!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了“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都有几百万只候鸟把这里作为迁徙的“中继站”、“加油站”,黄河三角洲给它们的长途跋涉提供了一个安全而舒适的避风港湾!

    随着湿地面积的不断拓展,车内的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湿地、滩涂、黄河泥沙、冲积平原……等等平淡无奇的词眼,在作家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揉进了文化的内涵,一下子就生动起来。水文化、黄河文化成了作家们聊得最多的内容。

    聆听,在此时显得很是享受!

    沧海桑田一直以来都是用以形容世间事物的极大变迁,但这种变化往往要经过数百数万年的漫长岁月,很少有人意识到空间的变迁是随着时光的穿梭而渐行渐远的。矗立在黄河三角洲,就能够在同一时空静观沧海桑田的变化,坐看海陆分界的变迁。

    从古至今,黄河都像一条奔腾的巨龙,携沙而下,一路翻滚咆哮,直入渤海湾内,她特有的颜色为大海画上了浓重的、色彩分明的一笔——入海口被染成了大片的黄色。每年,都有10多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被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驮运、堆积到入海口,由彼及此,这些泥沙踟蹰几千里,远到黄河口,把海岸线向东不断拓展,不仅为共和国生成出几十平方千米的“新生”土地。也为世界创造了最“年轻”的陆地。

    浪漫情怀、人文关怀,是具有浓厚文化沉淀的作家们身上独有的气质,面对母亲河将归入大海所呈现出的独有画面,创作欲望和灵感在不断地迸发。

    从河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河道为中心向着大海辐射的巨大扇形。沿着黄河由西向东,你能很直观地感受她分明的层次——陆地、湿地、入海口。离渤海越近,其堆积形成的时间越晚,这些土地,或者叫做湿地更为确切,她的生命就越新鲜!

    “黄河码头”,这是离海最近的地方,也是黄河与大海搏斗的战场,举目远观,是一望无际的渤海,回首望去,是向前奔流的“黄龙”,曾几何时,大海还在这里翻卷着浪花,击打着海岸,如今却被“黄龙”盘踞,成为新生陆地的一部分,分不清楚哪里是海水,哪里是黄河水。而海水并不甘心退让回避,这就形成了黄河入海特有的景象——黄蓝分界!

    时间和空间的相随变化,构成了黄河三角洲别与其他的独有韵味!

作者: 记者 吕亚鹏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