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时刻绷紧黄河水旱灾害防御这根弦

当前,黄河流域已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从历史资料分析,“七下八上”期间(7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洪水多发频发,容易发生流域性洪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逐渐增高,局地暴雨极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不容乐观。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放松警惕。
据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南、北洪涝偏重且北部重于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干旱偏重,有2-3个台风登陆我国,可能有较强台风北上影响北方地区。
当此特殊时期,防汛与抗旱之间界限模糊难辨,旱涝急转之风险骤然加剧,尤需我们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之警醒,洞察其复杂严峻性。
做好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是黄委不容有失的“必答题”。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全河上下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强化责任担当,时刻绷紧水旱灾害防御这根弦,全之又全、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严之又严,全力确保黄河安全度汛。
要树牢底线思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常态”,加之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防范应对难度大,我们要从最坏处着眼判断形势、指导工作,尽量将各种极端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把情况掌握准、把问题分析透、把保障想周全,及时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和应对措施,听从统一调度,做到各司其职,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里,把工作落在实处,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责任感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构筑起安全度汛的钢铁长城。
要坚持“预”字当先。防汛减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要立足最不利情况,紧盯险工险段、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前预置抢险队伍和物料。要充分发挥雨水沙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作用,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着力提升预报的精准度、预警的时效性、预演的仿真度与预案的实操性,确保对雨情汛情变化及时掌握,做到心中有底,应对有方。
要强化“实”字托底。黄河防汛,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从水利部统筹全局的周密部署,到省市县各级层层压实责任,从水库群科学联调联控以削减洪峰,到险工险段全天候巡查值守,无不要求各地各部门无缝衔接、高效协同。全河各级务必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共同凝聚起水旱灾害防御强大合力。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邦宁。当下,让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日夜守护大河,这份守护正是对“国之大者”最坚实的回应。只要我们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面落实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就一定能筑牢“铜墙铁壁”,护佑大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