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开封:引黄供水兴古城

开封:引黄供水兴古城

【字体:      】     打印      2008-10-31 10:23      来源: 黄河报·黄河网  

    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开封这样,城市的发展与一条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兴与河、衰于河。

    发达的水系、便利的漕运曾成就了开封的辉煌。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开封曾是北宋王朝168年的都城,四水贯都,城垣宏大,文化灿烂,1000年前就形成了“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功也黄河,毁也黄河,综观开封城3000年的发展史,其数度衰落都离不开一个“河”字。

    如今,这个被誉为“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城市,水资源形势却十分严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2.2亿立方米,人均27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10,亩均水资源量225立方米,不足全国亩均的40%。由于过境补给水源逐年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漏斗区总面积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三个大的漏斗区总面积为617.7平方公里,成为了河南省大漏斗区之一。专家预测,到2010年,开封市缺水高达10.6亿立方米,而2006年,全市工农业引用黄河水却仅有2.23亿立方米,其中还包括商丘用水1.04亿立方米。

    开封从1957年兴建黑岗口引黄灌区到如今,引黄灌溉历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长度87.67公里的开封黄河沿岸,建有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三个中型引黄涵闸,总体引黄设计灌溉面积达65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180万亩。

    开封发展引黄,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补源有三大优势:一是紧邻黄河,且河岸线较长,河底高悬,发展引黄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二是已建引黄闸门比较多,黑岗口、柳园口、三义寨三个引黄闸门,总引水能力为231立方米每秒;三是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各灌区的框架已形成,骨干灌溉排水系统初具规模,可以把黄河水送到全市五县六区的81个乡镇,

    开封引黄效益面积最大达3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42%。20世纪80年代,因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全市部分机井抽水困难,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老百姓不得不重新投资更换抽水机具。后来,由于大力发展引黄灌溉、补源,远送扩浇,地下水位也逐步回升。同时,引黄在放淤种稻改土及发展水产、养殖和种植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通过放淤种稻改土已使60万亩低洼易涝和沙化荒地变成良田。

    进入21世纪后,因水费征收困难,灌区水利部门管理经费缺乏,引黄供水陷入困境。开封引黄灌溉面积萎缩,如开封县的水稻面积,由1998年的10多万亩,到了2004年仅有6万多亩。2001年以前,柳园口灌区还在向杞县供水,但是现在这个县已有7年没用黄河水了。

    开封市引黄灌溉处处长王宏瑞认为,收取一定的灌溉收费不会增加农民的负担,而恰恰是农民减负增收的重要途径。黄河水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水肥、水温高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相对于井灌产量高,而且成本低,按正常提灌计算,仅相当于井灌成本的一半,每亩次灌溉可节约资金3~5元。如能充分发挥效益,以每年浇两次水计,全市每年可节省资金4000万元以上,同时也节省了农民大量的农机具投资。

    鉴于引用黄河水的巨大效益,开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今春投入380多万元,对柳园口22公里长的总干渠进行了清淤,40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新增水稻种植面积7万亩,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1:20。开封引黄灌溉的甜头还在后面,由国家和河南省水利厅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的三义寨灌区南干渠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届时,120万亩农田可以“畅饮”黄河水。

    引黄供水不仅在农业灌溉、补充地下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作用不可替代。年初以来,担负着开封市城市生活用水和市郊农业灌溉供水任务的黑岗口闸引水量首次超过1亿立方米。

    为重现“泱泱湖河接南北,淳淳古风贯七朝”的宋都水韵,开封市政府计划招商引资16亿元,打造“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目前,开封水系一期工程建成了风景秀丽的广济河,把龙亭湖与铁塔湖连接起来。连通龙亭湖(景区)与包公湖(景区),总投资约3.5亿元的开封水系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在开封新城区,包括5000亩平原水库在内的开封西区生态用水规划即将付诸实施。

    开封市市长周以忠说,开封农业丰收得益于黄河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黄河水,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水系工程,更要依托黄河水。

作者: 祖士保 潘佳良 马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