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农谚里的霜降韵味

【字体:      】     打印      2025-10-21 10:13      来源: 黄河网  

不知不觉,又至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二十四节气解》云:“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在我国的农耕文化中,霜降时节有许多农事谚语。这些谚语以生动深刻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流传,展现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霜降刮风,动物难熬。”“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进入霜降节气,冷空气活动日渐频繁,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霜降时的霜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在温度变化中凝结成一颗颗小小的冰晶。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每年从终霜起到初霜止的时期,就是无霜期。节气关乎农时,农人往往通过霜降预判冬日阴晴冷暖。

“霜降抢秋,不抢就丢。”“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霜降一过百草枯,大秋作物收获莫迟误。”“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霜降是秋收冬藏的重要时节,这个时节的农事活动至关重要。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开始忙碌,稻谷、玉米、大豆、山芋、红薯等农作物需要及时收割,以免遭受霜冻的影响。

“霜降到立冬,晚麦莫放松。”“寒露嫌早,立冬嫌晚,霜降播种正当时。”“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霜降前十天不为早,霜降后十天不为迟,霜降种麦正当时。”在抓好秋收的同时,农人们还要翻耕土地,播种蚕豆、油菜、小麦等越冬作物。另外,果树也进入了休眠期,果农修剪施肥,为来年的丰收打基础。他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绘就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劳作画卷。

“霜打蔬菜分外甜。”“霜打菜,金不卖。”“霜降橘甜。”“不经霜打,柿子不甜 。”霜降过后,田地里的白菜、菠菜、芥菜、白萝卜、红薯、南瓜、芋头等,会将淀粉更多地转化为糖分以抵御寒冷。那些经历了风霜的果实,如橘子、柚子、苹果等,变得香甜饱满、汁水丰沛。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冬补不如补霜降。”“鸭子好吃霜降补。”霜降时节,宜贴秋膘,为防寒过冬做准备。民间有吃鸭子、牛肉、羊肉等习俗。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一罐软糯可口的牛腩煲、一份鲜嫩多汁的炖鸡,让人感受到温暖与满足。

“霜降到,吃柿子。”“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到,柿子俏,吃了柿,不感冒。”霜降时节,很多地方都有吃柿子的习俗。那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如同小灯笼一般挂满枝头,十分喜庆和吉祥。熟透了的柿子,剥皮即可吮食,红红的果肉里充满了汁水,味道赛过蜂蜜。吃柿子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可以滋补筋骨、清火润肺。柿子做成柿饼后,表面附有一层薄薄的糖霜,俗称柿霜。柿霜口味甘甜、性凉,可以清热、润喉、止咳。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悄然降临,标志着秋的落幕与冬的前奏。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节里,让我们一同品味谚语里的霜降,感受古老而又生动的智慧。


作者: 刘昌宇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