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秋苇逸韵

【字体:      】     打印      2025-08-19 16:40      来源: 黄河网  

进入秋天,芦苇便显出它的本色来。先是青中泛黄,继而黄里透白,末了竟是一片苍苍茫茫的白。

我常于黄昏时分,独自来到郊外的水塘边。那里生着一大片芦苇,不知何人所种,抑或是野生的,年复一年,自生自灭。

秋天的芦苇格外动人。它们以枯瘦的枝干为笔,以飘散的芦花为墨,在苍茫天地间勾勒出一幅流动的秋意图卷。

日暮时分,我踱向城郊那片野塘。历经枯荣的芦苇丛,此刻正以最写意的姿态描画着秋天的韵味。斜阳为它们镀上一层金边,又将纤细的影子投映在水面,虚实相生间,竟分不清是芦苇在临水照影,还是秋水在执笔描摹。

秋风起时,整片芦苇荡便成了一幅动态的丹青。干枯的叶片相互摩挲,沙沙声里藏着古老的韵律。突然,银白的芦穗散开,万千飞絮便成了最灵动的墨点。有的遇水即溶,有的随风远逝,有的粘在过客的衣襟上。

水禽们最喜欢这幅秋景图。野鸭列队游过,翅尖划破水中的倒影。白鹭独立浅滩,长喙点破如镜的水面。它们经过时,芦苇微微颔首。

细观芦苇丛中,处处可见秋的笔触。蛛网缀露,是工笔的勾勒。虫噬枯茎,是写意的皴擦。渔叟撑篙,则成了画中的点景人物。那布满沟壑的面容,与芦苇的纹理何其相似!

秋雨落时,墨色忽而晕染开来。雨脚斜穿苇丛,在塘面激起无数转瞬即逝的圆圈。氤氲水汽中,芦苇的轮廓渐渐模糊,化作米家山水般的朦胧意境。待雨过天晴,那些低垂的芦穗又悄悄抬起头,继续在风中书写新的篇章。

真正的画师最懂留白之道。深秋的芦苇丛日渐稀疏,茎秆间的空隙恰好框出远山淡影。泥土深处的根须犹如伏笔,等待来年春雷的提按。

我常立于塘畔,看芦苇以身为笔,蘸取霜露为墨。它们描秋色亦被秋色所描,绘光阴亦被光阴所绘。待北风卷尽最后的残芦,我知道那支天然的画笔并未搁置——它正在冻土之下,酝酿着新的丹青。


作者: 魏世通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