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黄河故道的诗意册页

【字体:      】     打印      2025-08-14 09:32      来源: 黄河网  

春 耕

犁铧听从乡亲的安排,从平原一角破题,扶起匍匐的时令和土壤。锋利,划破沉默的沙荒,删除了蛰伏的害虫和虚词。站起来的土浪,像鲤鱼打挺,涌出一溜溜活泼的诗行。

垄沟横断荒芜,墒情换季转好。黄土的思绪,飘散带着土腥的黄河故道泥香。大地深藏慈悲,渴望的泥土被连续翻新,乡村开始了丰饶的畅想。

拖拉机面朝黄土背朝天,舒活平原的经络,统一丰年的口径和方向。

摊开的大地封面上,五谷饱满的预言在暖阳下闪亮。

油菜花

油菜一定被点化了,满垄都是花开的金黄。

花季在风中大面积浅吟,与写生的画板匹配。花瓣、蝴蝶、蜜蜂,描摹着春天最热烈的部分。

几枚城里的红颜,花间小道嬉戏,貌似追逐乡下偶遇的好运。有踏青的人误入花丛,顺势打开自己,接受菜花额外的刷新。

地头,巡田的菜农随手摘下一朵,端详着油菜花硕果累累的初心。

菜田打卡的风透出微醺,看样子正将花信打包,朝远方搬运。

插 秧

故道两岸,豫东稻的故乡。

水田的微波,正在给杨柳村舍民谣的倒影分行。

乡亲们自带流量,像节气里点水的词根,在蓝天下起承转合,来回奔忙。

碧绿的稻秧,近似见风就长的散文诗,在水做的纸上扦插成章,提前讲述丰年稻花香。

不远处,两只白鹭临水梳妆,犹如大自然散养的天人合一景象。它们有很强的气场,在豫东复制粘贴出33公顷江南水乡。

地 气

这低至泥土的话题,发散着袅袅地气。

轻风吹过季节的阡陌,露出田垄间隐匿的玄机。蚯蚓翻动新鲜的泥土,打开地气的伏笔。满地的庄稼摇曳,像轮回的二十四节气。

庄稼葱茏,风生水起,俨然地气加持的黄河支系。滋养乡亲的,是柳树、杨树,小麦、大豆、稻谷、高粱、玉米,辣椒、茄子,以及蒲公英、荠荠菜、车前草醒鼻的气息。遍地的修辞趁机开花孕穗,持续检索着磅礴的地气。

一支清瘦的笔伸进故道,运回清新的地气,激活潜力。歉收的人生,焕发勃勃生机。

渔 村

老黄河自西南向北,转头朝东,绕村而过。

水面广阔,房舍朴拙。村头老柳摇曳着渔村亲水而居的风格。

鹭鸣鸡啼,点缀岁月;小桥流水,素描院落。衣锦还乡的燕子,呢喃天气和农时的美学。牵牛花越过粉墙,扯出几朵绯红的婀娜,如诗似画。

鱼虾乘小船上岸,加入幸福生活。清澈的故道水,润旺了小村烟火。民俗的红灯笼,添几抹喜悦。一处处欢声笑语,恍惚《渔歌子》勾勒的新景色。翠竹掩映的民宿上,炊香飘成了上好的药引,疗治着远方游子的漂泊。

一首撑着荷叶伞的民间小调觅得新韵,与尾随的那只小黄狗一起拐过故道,在村庄与沃野间起承转合。

马 灯

挂在回忆上的马灯,在沧桑里留守。

灯架上光影斑驳,露出局促的铁锈。灯罩玻璃偶尔闪过夜虫过期的低吟,中间的灯蕾犹自绽开,花蕊深处蛰伏的那粒火种悄悄发芽,回收着走失的乡愁。

反刍的太阳落山。归鸟翻捡出的一些往昔,在故乡叙旧。乡道上,读过小学的马灯,尾随乳名回首,试图扯开那段长夜的缺口。

走出黄土地的背影变瘦。奔波的中年,逐渐拥有一些体面的理由。

入夜,总有几个往事,提着马灯,在少年的平仄里行走。

乡 音

民风吹来的乡音,随阳光飘散。缕缕余音,似可撷取的风景线,丰润着乡土记忆的底片。

故道乡音,走的是底层路线。麦子、油菜、花生、玉米、棉花地里劳作的吆喝声,渐次吟入诗眼。河道里的苇芽儿顶破命盘,蹿出道道嫩绿的闪电。小舟儿辞别野渡,在河水的前世今生里《声声慢》。这原生态的乡音口感沙甜,归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插画般缀于故道封面。

喝故道水长大的乡邻去南方打工,随身携带的乡音根脉相连,宛如接头的勤劳和良善,纠正着某些偏见。

秋 草

秋末,滩上的野草交出雨水,置换出简笔的故道黄。

柔韧的草茎上,洇着晒干的露水、枯萎的轻霜、变薄的阳光。倒伏的叶脉,分流着褐色的故道水纹,顺着它能走进老黄河变迁的过往。

挨近看,根部深深扎进诚实的土壤,暗暗吮吸黄河源源不绝的乳汁,在隐秘的情节中积聚力量,以匍匐大地的悲壮继续生长。

冬寒渐至。我用文字把这些草连根带土移进铺满春风的稿纸,以免它们在野外冻伤。

渔 网

猫冬的渔网,像镂空的故事遗址,贴紧避风的西墙。

丝绳上,恋旧的肤色,浸染着故道的水黄。灵动的网眼,穿越窗玻璃朝村外的大河张望。环环相扣的网格,早已放生了波浪。

上岸的鱼虾,被人间烟火收留,随民俗,延续河产的鲜香。

一尾尾时光,通过留白的网缝漏下去,又经过我身边游向别的地方。

这张网,罩住时间的长河,疑似撒开,然后缓慢收拢,仿佛打捞着某种思想。


作者: 傅 强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