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茨山下的生态欢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黄河裹挟着千万年的时光,以雄浑的笔触在华夏大地上勾勒出蜿蜒的诗行,具茨山便枕着这奔涌的韵律,在岁月长河中静静伫立。当《诗经》里先民对自然的深情咏叹穿越千年,庙山坡上那片葱茏的巴旦木林,宛如大自然新谱的韵脚,与中药材种植、生态修复工程相和,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生态欢歌。
曾几何时,这里的土地在风沙侵蚀下日渐消瘦,裸露的坡面似大地皲裂的肌肤,在风雨中无声泣血。而巴旦木的到来,宛如大自然派来的绿色军团,以坚韧为矛,以扎根为盾,筑起了一道巍峨的生态屏障。它们虬曲的根系如盘错的青铜古锁,深深嵌入疏松的黄土层,将土沙牢牢禁锢;枝干与枝叶织就的密网,如同一把把撑开的巨伞,拦截着肆虐的狂风,让飞扬的黄沙在林间沉淀,化作滋养生命的沃土。
巴旦木林下,丹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正蓬勃生长。丹参紫红色的茎秆挺立,叶片层层舒展,其根系深入土壤,不仅能固土保墒,还能改善土壤结构。黄芪金黄的花朵点缀其间,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药香,它发达的根系如同细密的丝线,进一步加固土层,减少水土流失。这些中药材与巴旦木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共生系统,巴旦木为中药材遮挡烈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药材则通过自身特性,助力生态改善,同时也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正是丰收时节,一颗颗饱满的巴旦木果实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随着巴旦木产业的蓬勃发展,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迎来了新的希望,除了巴旦木鲜果、干果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其树苗更因适应性强、防风固沙能力出色,成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防御风沙的首选。
在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曾经裸露的坡面被层层绿意覆盖。新植的巴旦木根系如坚韧的网络,深深扎进疏松的黄土层,像无数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土地。每逢雨季,汹涌的雨水不再肆意冲刷,而是被巴旦木纵横交错的根系分流、渗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山坡上,曾经浑浊的水流变得清澈,被雨水侵蚀的沟壑逐渐被新生的植被填满,黄土高原的“皮肤”在巴旦木的守护下,慢慢愈合千疮百孔的伤痕。
黄河岸边,连绵的巴旦木林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春日,粉白的花朵缀满枝头,如云似霞,与滔滔黄河水相映成趣;深秋,金黄的叶片随风摇曳,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引得游人驻足赞叹。这些挺拔的巴旦木不仅是防风固沙的卫士,更是装点黄河岸线的生态画笔,将曾经荒芜的滩涂勾勒成充满诗意的景观长廊。
除了巴旦木与中药材的种植,具茨山下还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改善工程。曾经干涸的溪流被重新疏浚,潺潺流水蜿蜒穿过山林,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荒坡上种下的侧柏、刺槐等树木,与巴旦木林、中药材种植区相互呼应,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立体生态网络。生态好了,曾经难觅踪迹的野兔、刺猬重新在林间安家,各种鸟类也被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吸引,或在枝头筑巢,或在空中盘旋欢鸣。林间的野花野草在充足的水分与养分滋养下竞相绽放,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当地还发展起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巴旦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健康零食,还被开发为巴旦木油、巴旦木蛋白粉等高端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中药材经过晾晒、切片等工序,制成高品质的中药饮片。此外,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从黄土高原的水土守护者,到黄河岸边的景观树,再到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果”,巴旦木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四季更迭,具茨山下的生态欢歌从未停歇。巴旦木林守护河岸,中药材散发芬芳,生态工程持续改善环境,农民们的笑容愈发灿烂。这里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处景观、每一张笑脸,都是这首生态欢歌中最动人的音符,共同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