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春 骑

【字体:      】     打印      2025-07-03 10:16      来源: 黄河网  

4月22日至26日,骑了个小长途,领略了渭河中下游和黄河三门峡库区的春色,虽是走马观花,但春和景明的关中大地还是令人陶醉不已。翠绿的麦田,嫩黄的油菜地,初绽的月季,低调的紫槐花,在暮春的惜别与初夏的召唤中尽显自由和自在。水是明亮的,风是清香的,路是宽敞的,草木是向上的,我沿着渭河大堤和三门峡库区生态公路徐徐前行,怀着愉悦的心情给这个春天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完成了我第三次骑行黄河的旅程。

去年春天第一次骑行黄河,选择了黄河下游郑州市至东营市河段的堤防,6天的行程,开启了我骑行黄河的序幕。到了秋天,又从内蒙古乌海市沿黄河而下,在黄河的“几字湾”和大青山前留下了我们还算矫健的身影。渭河是骑行黄河计划的一部分,选择渭河不仅因为它是黄河的“长子”,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两岸宽阔坚固的堤防。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9年,我曾对渭河进行过一次实地考察,驱车4日,行程涵盖宝鸡至潼关的中下游河段及两岸的水库和灌区。一晃25年过去了,记忆已模糊,但今昔对比,渭河的治理和生态保护已发生巨大变化,堤防防洪能力大幅提升,两岸生态环境逐步向好,人民在享受母亲河恩泽的同时,对母亲河更加理解,更加关爱。此次渭河行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的。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千米,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干流全长818千米,宝鸡峡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千米,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河长180千米,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千米,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约100亿立方米(按照1956年~2000年45年系列计算),占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的17.3%。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渭河入黄河水量大幅减少。

渭河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14条,北岸有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南岸有榜沙河、耤河、黑河、沣河、灞河。北岸支流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相对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区,源短流急,谷窄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河长约455千米,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北洛河为渭河第二大支流,河长680千米,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20%。

本次骑行我们从宝鸡市渭河凤凰桥开始,到三门峡大坝结束,全程约420千米,其中渭河凤凰桥至潼关约320千米。

4月22日,骑行第一天。多云,微风,气温10至23摄氏度,下午有扬尘。起点为渭河凤凰桥,终点为黑河大桥,全程110千米,晚上我们住咸阳市兴平县。

原定的出发点在渭河林家村水文站,考虑到市区上段堤顶道路不太好骑,便把出发点放在了凤凰桥。听从当地老乡的指点,凤凰桥至眉县渭河大桥一段我们沿北岸骑行,眉县渭河大桥以下沿南岸骑行。

宝鸡至潼关是关中平原腹地,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有效灌溉面积91.47万公顷,占渭河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81.8%。渭河犹如一条大动脉,生生不息地滋养着这块腹地,被关中人尊为母亲河。

宝鸡是一个坐落在渭水之滨的城市,渭河穿城而过,高楼临河而建。1999年,我考察渭河时曾在宝鸡住过一晚,当时的城市规模远不及当前,印象最深的是地道的臊子面。昨天晚上到达宝鸡,心里惦记的头一桩事,就是去吃上一碗臊子面。我们找了一家老店,吃了扶风、岐山两种风味,感觉味道不似从前。

言归正传,上午基本沿北岸骑行,堤顶道路平坦,有自行车专用道,行道树大到足以遮阳,骑行比较凉爽。渭河水不大,甚至可以说有点孱弱。河道较顺直,窄处可以看到对岸奔驰的车辆,宽处有滩地,滩上多生长灌木。即便是宽处也能看到对岸堤顶的树木。

经宝鸡市陈仓区、岐山县,约40千米后过眉县渭河大桥,进入眉县地界,我们 沿河堤南路继续前行。眉县一带沿河建有生态公园,也有不少建筑物,环境挺好。途径莱茵小镇时买了些熟肉、花卷和拌面,作为午餐。上午骑行约3个小时50余千米,在眉县绛帐镇辖区内的渭河大堤上用午餐。天气舒适,加上上午的消耗,我么午餐吃得很香。在大堤上买的草莓个头很大,非常新鲜,给简单的午餐增添了几分鲜亮色彩。

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喝喝茶,吹了两曲萨克斯。下午又骑行了50余千米,途径眉县、周至县,在黑河大桥处结束行程,驱车前往兴平县,晚上住兴平县。

周至黑河是渭河右岸较大的一条支流(泾河有一条支流也叫黑河),源头位于太白山东南坡二爷海(海拔3650米),流域面积2250平方千米,河长125.8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8.17亿立方米,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我们全天基本在宝鸡境内骑行。地貌上,宝鸡南、西、北三面环山,向东呈喇叭口开放,渭河由西向东流。南边绵延起伏的秦岭一直在视线内,而北边的山脉相距渭河较远,基本看不到,但河北岸的扶风县、杨凌高新区、武功县却在视线之内。

4月23日,骑行第二天。晴,西南风2级,气温12摄氏度至27摄氏度。起点黑河大桥,终点渭南零河大桥,全程108千米。

早上7时30分吃早餐,随后,我们从兴平驱车前往昨日“收工”之处——黑河大桥,在桥头照相留念后开始一天的行程。起点虽在周至县境内,但离咸阳已不远。河水流入周至境内,感觉水量大了不少,有些地方河滩宽阔,水流清澈,有护岸工程。出周至进入西安鄠邑区,渭河在鄠邑区的长度只有约14千米,其间,有耿峪河(长16千米,流域面积48平方千米)、涝峪河(也称涝河,长43.8千米,流域面积346平方千米)汇入,虽说是河,从桥上却看不到流动的水,但涝河入渭河处有个涝渭湿地公园,占据渭河右岸一片绵长滩地。天气晴朗,气温适中,风清气爽,实为一段不错的体验。

出鄠邑区进入咸阳秦都区,河堤两边绿植更加茂密,渭河一号桥上下段的河堤路变成了双向4车道,中间的绿化带很宽,似乎在告诉我们已进入咸阳主城区。不远处便是咸阳的网红打卡地——古渡廊桥,古渡廊桥之名源自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该桥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建成使用,采用秦建筑风格,桥面两层,一层为徒步通道,二层为休闲观景平台。桥两端是红色的“冀阙”,中间建有一座主阁、两座副阁。我们没有上桥,只在桥头照相留念。

继续前行,进入“沣渭生态景观区”,顾名思义,这是围绕沣河入渭河口打造的生态园,其下游建有“蒹葭苍苍生态修复区”等湿地生态景观,还有几座橡胶坝拦起的水面。沣河口至皂河口段,是渭河南岸人工生态和湿地建设最为完善的堤段之一,休闲氛围浓厚,品位较高。观景生情,清代高鼎的《村居》一诗突然在脑海中闪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虽非农历二月,但春意仍浓,飞车绿水杨柳间,确有风筝般的自由。

途中,我们在秦都区小歇,喝喝茶,吃点水果,享受难得的田园宁静。中午在未央区的渭河大堤上用餐,有凉皮、烧鸡、煮鸡蛋、拌菜、水果等,吃得很扎实。

下午,途径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西安湖、灞渭桥、灞渭生态滩区、高陵泾渭湿地观光园、临潼水文站等地,我们进入渭南境内。灞河大桥以下一直到渭河秦王一桥,河滩宽阔,沿河休闲娱乐场所不少。在临潼水文站前停了停,水文断面上下河道顺直,临右堤。河槽不宽,水面平静如镜,下游不远处是一座白色的大桥,看起来很耀眼。灞河口的灞渭桥更是雄伟,很有特色。桥长1288米,桥面宽32米,桥梁设计采用汉代风格,设有汉阙、三组仿古观景平台及镌刻“长安八水”“关中八景”的景观廊亭,兼具文化展示功能,桥头有灞渭驿。西安城区段的大堤沿线设有不少驿站,但利用率似乎不高。

行程中,我们跨越的支流有耿峪河、涝河、沣河、灞河等,其中沣河、灞河的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较大。沣河河长78千米,流域面积138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8亿立方米。灞河全长109千米,流域面积358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07亿立方米。古时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其中就包括沣河、灞河,另外还有渭河、泾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八水”除渭河直接入黄河外,其他均为渭河支流。然而,随时代变迁,浐河成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了潏河的支流,潏河又汇入了沣河,家乡的小河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全天穿越咸阳、西安主城区,所见堤顶道路很好,环境很好,生态休闲区也很多,这实在是两岸人民的福分。堤顶车辆不多,我们骑起来很惬意,途中偶见骑行队伍,大多是三五成群的年轻人,着骑行服,骑弯把公路车,应该是忙里偷闲,短途锻炼。

17时多,我们到达渭南境内的零河大桥,全天骑行109千米,收工住渭南。零河也是渭河右岸的一条支流,河道长仅49.4千米,流域面积276平方千米。渭河右岸源于秦岭的支流还有很多,大多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夏季易发生山洪。

4月24日,骑行第三天。晴,气温15摄氏度至27摄氏度,东北风3级,顶风。起点位于零河大桥,终点在渭河入黄河口,全程99千米。

早饭后,我们驱车到昨天收工的地方——零河大桥,零河大桥位于渭南市的西边,向西折返的距离约10千米。休息了一个晚上,体力恢复不错,上午的骑行还算轻松。

渭河过咸阳后进入下游河段,河道逐渐变得弯曲,尤其是到了渭南地界,弯曲更加明显。沿渭河右岸骑行,左侧是蜿蜒的渭河,右侧是绵延的秦岭,河与山时而亲近,时而疏远,河滩地也随着这种亲近与疏远时窄时宽。时值暮春,景和清明,河堤上的紫槐正在开花,看上去素洁淡雅。滩地里多种植小麦,长势很好,绿油油的。偶尔会看到大片麦田里点缀的小块油茶,虽已过花季,其叶片仍嫩黄嫩黄的。宽阔的滩地,黄绿相间,犹如铺开的挂毯。

渭河下游这一段汇入的支流较多,其中有从北岸汇入的泾河、北洛河等,以及从南岸汇入的12条南山支流(包括沋河、赤水河、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遇仙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等)。泾河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源,北源出于固原县大湾镇,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以上。河全长455千米,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北洛河为渭河的第二大支流,河长680千米,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20%。

渭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较多,与黄河下游相似,有控导工程、险工等。上午,我们在临渭区和华州区骑行,道路整体还可以,有些路段行道树有点小,不太遮阳。偶尔会遇到骑行者,多为休闲骑。途径詹刘险工、华县水文站等地,我们在华县水文站门口照相留念。

华县水文站始建于1935年,是国家重要水文站,国家基本水文站,隶属黄委。2003年秋汛大水,老站房被淹没,秋汛之后站房重建,新站房紧邻渭河大堤,但距测验断面还有一段路程。华县水文站是渭河的“把口站”,对渭河、黄河的防汛都很重要。在职时,我曾数次到过这个水文站,检查防汛准备情况,对其光荣历史有所了解。本着路过不打扰的想法,我们没有进院,只在大门外照相留念,照相时引起院内两个人的注意,但也没有说什么。

离开水文站继续前行,约40分钟后,我们在大堤边支起桌子,进行午间补给。仍在华州区境内,身后是个小村庄,房子比较老旧,看起来并不富裕。这一带农民的收入,恐怕主要还是依赖农业。由于地处华山与渭河之间,这片土地过去常遭洪水侵袭,当地不富裕,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午餐是在附近村庄买的,有酸粉、饼子、鸡蛋和水果,是这3天伙食中最差的。

午饭后稍作休息,我们便再度踏上行程。下午主要在华阴县境内活动,最后一小段属潼关县地界。大部分时间华山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有雾霾,照相效果不好,但巍峨挺拔的山势依然令人感叹。途跨方山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等南山支流,这些河流在这个季节没有水,但汛期常发生山洪。蜿蜒的渭河在其尾闾的北岸接纳了北洛河,然后一起流入黄河。

接近渭河口有几千米道路没有行道树,堤路直直的,两边是开阔的土地,看到有军用无人机在训练,可能是个靶场。堤顶路在三河口水利风景区处终止,与其相连的是X319线,基本与连霍高速公路平行,右侧则是渭河和黄河。最后这段已属潼关县地界。虽是公路,沿河岸一侧却设有自行车道,道旁植满雪松,只是地面枯枝落叶堆积,想来是不久前遭遇过大风,骑行颇为费力。好在几千米后,便是我们这次渭河中下游骑行的终点。

说是终点,其实是“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的起点,也是“渭河入黄口”所在地,有两块石碑为证,还有一些仿古建筑和游客中心,但都没有开门。从现存的设施来看,这里显然曾计划打造成旅游景点。向下不远处就是潼关老城、风陵渡黄河大桥,本想再骑一段,但路上车辆太多,就此收工。

原计划住潼关县城,考虑到潼关至灵宝鸡子岭一段没有沿河公路,我们决定住灵宝市,明天骑行三门峡库区段。

4月25日,骑行第四天。晴,东南风2至3级,温度与昨天差不多。起点位于三门峡库区盘西控导工程,终点在三门峡大坝坝头,全程约100千米。

从哪里出发事先我们并没有确定,只是计划骑行约100千米,至三门峡大坝。早上从灵宝市区出发,开车约半个小时进入三门峡库区生态旅游公路,然后沿黄河上行,通过导航确定距三门峡大坝的里程,恰好定位在盘西工程。这是个护岸工程,上首立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中原之巅”4个红色大字。

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中原之巅”是指位于灵宝市故县镇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老鸦岔脑,海拔2413.8米,列河南境内山峰高度之最。由此推测,盘西工程应在故县镇地界,站在老鸦岔脑一定能看到那宛若飘带的黄河从潼关缓缓落下。

三门峡库区很大,包括陕西、山西、河南的几个县市,潼关以下南岸为潼关县、灵宝市和三门峡市的陕州区、湖滨区,北岸为山西的芮城县、平陆县,潼关县涉河长度约10千米。从潼关水文断面到三门峡水库大坝约115千米,今天所要骑行的路程基本覆盖了南岸临河公路的全部。

三门峡库区段的沿河生态公路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黄河后打造的,号称“百里生态廊道”,的确很美。公路沿黄河蜿蜒,时而贴近河边,时而紧邻高崖,路两边农田与水域相间。正值暮春,绿色是主调,但从各种标识牌来看,这里的农田有特色,如彩色小麦基地、葡萄园、荷塘、明清古枣林等,还有农耕风情园、梅园、紫薇园、东古驿、秦人码头等小景,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和三门峡水库那一湖清水。

从盘西前行,黄河蜿蜒,水色微黄。我们途径鼎湖湾风景区、杨家湾护滩工程、东古驿景区等,河水时而集中,时而分散,一会儿贴左岸,一会儿又跑到右岸,平面呈弯曲状。蜿蜒起伏的道路,宁静美丽的乡野,舒畅平和的心情,途中曾在几个地方停留,照张相,凝望一下对岸,搜索记忆中的模糊碎片,和同行交流感受,一上午便轻松愉快地过去了。

东古驿顾名思义为古驿站,据传乃周代修建周秦古道(亦称崤函古道)时设立,其西边有西古驿。东古驿因东古驿村而得名,修建三门峡水库时村庄后迁至岭上。现驿站遗址周围建有东古驿黄河驿园,供民众休闲娱乐。

过东古驿约10千米,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用餐,附近有村庄(大王镇),我们买了烧鸡、猪头肉、烧饼等,都是河南特色食物,还有香蕉、苹果等水果。坐在树荫下,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滋味。饭后稍作休息继续前行。

东古驿向下是后地村,对面是平陆县的圣天湖景区,每年冬天有很多白天鹅在这里活动,是观赏天鹅的主要位置之一。进入陕州区,已接近三门峡主城区,景色更为丰富,生态廊道也更具人气,树荫下不乏郊游、野餐的人群,河边还有垂钓者。唯有一段道路令人不太舒服,有太多飞扬的柳絮。没办法,这个季节杨柳多的地方大都如此。

继续前行,经过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黄河故事主题公园、三门峡—平陆黄河大桥、黄河公园、芦荡烟雨湖景区、桃园幽谷、会兴古渡(茅津古渡)、湖滨区黄河湿地公园、东坡村、史家滩等地,终抵三门峡大坝。天鹅湖湿地公园一片宁静,越冬的天鹅早已北归。公园附近有个三门峡天鹅湖国际大酒店,曾住过几次,周边环境很好,适合徒步。

过三门峡—平陆黄河大桥后,道路在湖水与高崖之间延伸,景色更加怡人,环境更为幽静,特别是芦荡烟雨湖至会兴古渡一段,密林夹道、绿意盎然,感觉空气特别清新。会兴古渡为黄河三大古渡之一,位于黄河南岸的会兴镇,与山西平陆的茅津渡隔河相望,历史上乃兵家必争之地,“茅津夜渡”曾为陕州八景之一。会兴古渡立有石碑,碑上刻“会兴古渡”4个红色大字。

过会兴古渡,生态公路被一道大门拦住,不允许车辆进入,但可以骑行。据说,因道路弯多、坡陡、邻水,事故多发。与前面的道路相比,的确窄些、弯些、陡些,但也不至于因噎废食吧。这段路只有五六千米,过湖滨区黄河湿地公园后便与“三大路”相接,库区生态公路至此结束。

剩下的路程不足10千米,经过的地方有东坡村和史家滩,对东坡村的来历并不知道,也许与苏东坡没啥干系,但史家滩这个地名很熟悉,因为这里有个史家滩水文站,距大坝约1.5千米,三门峡水库水位指的就是这里的水位。这段路程虽不长,但有三四个长坡,骑起来比较费劲,人有点疲惫,但想到要去坝头留影,加把劲也就过去了。

坝头是个风景区,有些游客。我们的目的只是留影,因此没有上坝。苍翠的松树下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李先念题写“万里黄河第一坝”的红色大字,寥寥数字,道出了三门峡大坝的身世显赫,1957年开工的这座大坝,已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丰碑和实践典型,此后坝下的“三门(鬼门、人门、神门)”不复存在,千年纤夫血泪亦成历史,但“中流砥柱”仍矗立坝下河中央,任凭惊涛激流拍打冲撞。其实,在我心中,三门峡大坝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行程基本结束,明天拟探三门峡大坝以下的沿河公路,不知能骑多远。

4月26日,骑行第五天。晴,微风。

骑行从三门峡大坝开始,这是一段我从未走过的路,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惊喜。出发前先在坝头的公路旁照了张相,身后仍然是李先念题写的“万里黄河第一坝”,7个红色大字焊在铁栅栏上,很醒目,应该是一个文旅宣传牌。离开宣传牌,从大坝右侧公路下行,不远处是中流砥柱博物馆,黄色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特别耀眼。还没有开门,只能照相留念。

再下行约1000米,有个观景平台,在平台上看三门峡大坝,其雄姿一览无余,坝体上的“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8个大字昭示着这座大坝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一座饱经沧桑、曾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实践忍辱负重的大坝,这是一座曾经为黄河下游防洪提供近60年安全保障的大坝。我静静凝视着大坝那屹立在水中的巨大身躯和它下游不远处的“中流砥柱”石,心中更加坚定,它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离开观景平台,紧接着便是一段带有弯道的陡坡,落差近百米。陡坡之下便是奔流的黄河。河水如翡翠,浪花似白云,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勇往直前。令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也是黄河?

山路沿着河流蜿蜒,陡坡一个接一个,有些坡陡到只能推着车子前行,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宁静被知了叫声打破,它们不知疲倦地合唱着单调的曲子,不知道有多少只,以至于听到的是一种共鸣声。

兴奋很快便被遗憾所取代,山路在一处隧洞前中断。经打听,得知此处无法绕道前行,只能上山回到国道。我们决定从河边翻山到陕州区观音堂乡,上连霍高速,直接去新安县,午饭后准备绕道至小浪底库区的黄河支流畛水,看看好骑不好骑。在抖音上曾看到畛水至小浪底有条黄河1号公路,沿途风光很美,颇受自驾游爱好者青睐。

中午在新安县城吃老王烫面角,同行者说是新安美食,他以前路过新安时总吃。我是第一次吃,的确味美。老王烫面角是中华名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于1914年,已传承四代、有上百年历史,曾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烫面角其实就是一种蒸饺,老王家的有10种馅,一笼有20个,我们要了两笼传统大肉馅和一笼至尊虾仁馅,还要了两个凉菜、一盆酸辣汤。烫面角皮薄、馅鲜,蘸点辣椒和醋,确实好吃。

午饭后,我们驱车前往畛水,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新安县仓头乡,畛水就在眼前。群山环绕,碧水荡漾,公路在山岭间盘绕。景色不错,但弯道太多、起伏太大,不太适宜骑行。开车转了一个多小时,还在畛水边,好像永远绕不出去。最终我们放弃原本的行程,直接回郑州。

4天半的行程,很惬意,但也留下了一点遗憾。据说,沿小浪底库区的旅游公路年内就能修通,回头找机会再骑一次。

虽说此次行程有点短,但没让骑行黄河的计划中断,这让我很欣慰,而且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春天也很有意义。等到秋天再出发,下一个目标或许是宁夏黄河,或许是晋陕峡谷,到时候再说。


作者: 李文学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