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村,心灵栖息的秘境

秦人村,即陶渊明千古绝唱《桃花源记》中描绘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方,也是武陵人极尽陶文意境且更有创新而拓辟的一处风景。与世隔绝的秦人村,以古、土、野、奇的面貌和晨钟暮鼓,向天下游客一声声地倾诉着久远的沧桑和岁月的苍凉。
伫立在江南园林风格的秦人村牌坊前,默读着由原国家农业部部长刘忠一题写的“世外桃源”行书坊额和石柱上“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之隶节楹联,细辨款识,此联出自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的手笔。沉浸于诗味浓郁的意境里,不觉已走在秦人古道上。
我去秦人村的时节,千丘田的香稻还未泛黄,桃花山上的风快乐地打着呼哨赶着长长的路,仰望高踞傩王湾山顶的傩坛,气势雄伟,世传巫风的暮鼓已隐隐敲响。
我随头上戴了一只金光闪耀的箍子、手举一盏昏黄灯笼的“秦姑”钻过秦人古洞,倾听樵哥从对面山上传来的心曲……在“渔翁问路”的塑像前稍稍驻足,步下因陶记“豁然开朗”得名的豁然台,沿山湾逶迤而行,步入两旁栽植各类花木的竹廊,但见蛇行龙腾达1168米长的竹廊亭阁内,一幅幅竹刻画屏悬挂眼前,颇有三分古意,七分野趣。
拐过山坳,斗角飞檐从掩映的桑竹中斜斜逸出,古窗幽壁的秦人居杉皮屋顶,缭绕着鸡鸣犬吠之声。干打垒泥墙上悬挂的红辣椒辛辣而意味深长,酸腌菜鲜亮亮地映入眼帘,一派陶公在《桃花源记并诗》中描绘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稷菽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的气象。屋场上,一个头戴高帽、化了妆的小丑正敲着木鱼讨彩……
我手拈着几枚布泉叩开秦人居竹篱,颇具先秦建筑风味的居室里宾客扰攘,笑语声声。趁主人离座的空闲,观赏两壁绘有二十八星宿的彩图。身着秦装的村女递给我盛满擂茶的海碗,又夹起两块生肉为我燔烤起来,苍茫古意随烟火气袅袅升腾……
忽闻古乐声起,“秦姑”领村女起舞,壮汉端“陶公土酒”相和,老丈策杖、小儿嬉闹,恍若“童孺纵行歌”的桃源图景。长号与鼓梆声中,众人涌入奉先祠,见土地神于柴蔸火旁起舞,遂随秦人三拜祭祖。
余荫堂周桑竹掩映,传为秦中孤寡安居处;俳优馆飘来先秦古乐;秦人作坊内,碾房、纺车等器具可赏可操作;公议堂作为秦人议事之所,重现“奇踪隐五百”的诗境。
月上归鹤峰,告别“秦姑”时,傩坛灯火与竹阁歌声交织,将人从“良田美池”的幻境拉回现实。离村时,祥云冉冉,竹笛悠悠。东山上的高举阁,南坡上的奇踪馆,西岭上的秦人观,北峰上的公议堂……四野楼阁沉浸银辉,放下凡尘俗世沉浸其中,未尝不是一桩美事,也是另一种融入生活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