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一曲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
——读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一曲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读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字体:      】     打印      2024-07-30 17:26      来源: 黄河网  

雪山、戈壁、森林、牧场、穿着长裙的汉族女孩、纵马驰骋的哈萨克少年……最近,由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编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获得如潮好评,文学和影视都掀起了一阵来自阿勒泰旷野的风。《我的阿勒泰》是李娟的自传性散文作品。全书分为记忆之中、角落之中两辑,作者描述了她和家人在阿勒泰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呈现了北疆独特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令人无限向往。

李娟童年时曾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少年时期,跟随母亲来到阿尔泰深山牧场中,经营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与哈萨克牧人为邻。李娟将这部分亲历与见闻,视作她魂牵梦萦的乡村记忆,并化为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娓娓道来。与河边洗马的少年相处,和巴哈提小儿子扯不清的“恩怨”,偶遇赛马小冠军,结识乡村舞会上的漂亮年轻人,相交热情的姑娘古贝和邻居比加玛丽。书中的词藻并不华丽,但却真实、鲜活,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描摹得栩栩如生。可以说,这是关于北疆大地最美丽的文字,是读者认识阿勒泰的一扇窗口。

李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捕捉生活点滴。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彰显着洒脱、豁达的禀性。散文集中的疆北年节、阿勒泰景物,传递着作家对尘世生活的热爱。“彩色的火花像喷泉一样四面乱溅,还甩得噼里啪啦直响,特别热闹。我和妈妈并排站在雪地里仰着头,看着烟花什么也不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这是李娟在《过年三记》中的描写,表达了她对边疆生活的热爱。作家和家人在除夕夜放烟花,无比快乐。这种简静的心境,何尝不是一种小确幸?

《我的阿勒泰》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每一帧画面都将阿勒泰描绘得美不胜收,彰显着作者深沉的爱。“寂静的夏天已经过去,在夏牧场上消夏和放牧的人们纷纷回来了。喀吾图小镇最热闹的日子开始了,婚礼连绵不断。几乎夜夜都有舞会,几乎夜夜都有爱情。”翻开《乡村舞会》,她的这份情愫表达得尤为强烈。小小的乡村舞会,是牧场盛事,人们点燃熊熊篝火,打扮得漂漂亮亮,或载歌载舞,或在繁星下互诉衷肠。隐秘的爱情、激昂欢快的舞蹈、深邃迷人的夜色、喷香可口的美食,交织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虽然生活中有艰辛与无奈,但李娟始终以从容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文字背后是真诚和敬重。阿勒泰对于她来说是生活的地方,更是情感的归宿。

赏鉴《我的阿勒泰》,其清新脱俗的诗意叙述,常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字里行间氤氲着浓郁的田园气息,凸显着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果说,俄国文学巨匠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一个时代的风俗长卷;那么,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则以细腻的笔触,道出了对疆北的诚挚之爱。这里的蓝天白云,悠闲自在;这里的山川河流,气象万千;这里的草原森林,满目葱茏。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造化,赋予了阿勒泰丰饶的生命姿容,铸就了疆北人民坚韧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很喜欢李娟天然去雕琢的本真书写。她原生态地再现了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在她的笔下,一草一木都萌发着勃勃生机。阿勒泰的子民,像沙漠中的胡杨一样深深扎根边疆热土,用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为阿勒泰带来无尽的生机,铸就了今天如诗如画般的阿勒泰。

春有山花烂漫,夏有草原碧绿,秋有层林尽染,冬有万里雪飘。让我们弹起欢快的冬不拉,跨上奔驰的骏马,带上《我的阿勒泰》,吟唱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去赴一场心仪已久的草原盛会,去一睹阿勒泰的绝世容颜,去见证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


作者: 刘昌宇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