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带雨红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进入夏季,江南江北,竞相开放的石榴花,宛如一支饱蘸朱砂的画笔,将长长的丹青美卷层层点染。
记忆中的故乡,村舍大多是土墙黑瓦,远远望去,于碧空之下,仿佛一群伏在黄土地上的甲壳虫。几条老巷,弯弯曲曲,又深又长,加之土墙斑驳、日影迟迟,使本来就静谧的村庄,更加幽寂了。
夏季,大人们白天出工,家家户户大门紧锁,巷子里静悄悄的,能听见细腰蜂在巷子发出的“嘤嘤嗡嗡”的声音。偶尔一声嘹亮的鸡鸣,在苍黑的柴垛响起,传得很远、很远;几声如豹的犬吠,回荡在寂静的巷子中,有一种淡淡的寂寞,让人一辈子忘不了。
在这冷冷清清的寂寞里,一株株石榴热闹地绽放了!
故乡的人喜种石榴,墙角、前庭、后院、篱边,皆可看见它们的身影。在一代代人的精心养护下,一些石榴树深扎厚土,树干苍劲,虬根裸露,流露出岁月的厚重;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翠油油的树叶,细碎、圆润、可爱,生机盎然,赏心悦目。
再瞧石榴花,像红红的火苗、红红的小灯笼、红红的小喇叭、红红的舞裙,更像红红的小喜柬,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够。这一抹红,没有脂粉气,艳而不俗,大大方方,同时带着几分娇羞。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带来了一丝别样的生气!
天亮时分,推开绿格子窗,清凉的晨风霎时送来石榴花香,只见一朵朵石榴花被露水濡湿,宛如脸上还挂着新鲜的泪痕的娇美仕女。随着旭日升起露水蒸发,这些“泪痕”也渐渐淡去,有一种“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的韵致。
有时,村子上空悄悄飘来一朵乌云,筛下蚕丝般的细雨。雨歇时分,石榴花愈发楚楚动人,让人不觉想起苏轼的词“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此时,最宜读书、画画、写字,花色怡人性情,花香安神醒脑,令人脱俗忘忧。
树梢偶尔会坠下一两朵石榴花,立即引来几只鸡雏。只见几个毛茸茸的团子跟在被风吹动的石榴花后面,花在前面翻跟头,鸡雏在后面不停追,一边追,一边发出细细碎碎、稚嫩娇气的鸣叫,深红浅黄你追我赶,着实好看,宛如齐白石笔下的写意小品,给小院增添了一番生趣。
待黄昏,大人们收工归来,炊烟袅袅,村巷顿时热闹起来。夕照宛如金粉,涂在土墙,涂在石榴树,涂在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庞,仿佛梵高的传世佳作。人们围坐在石榴树下的石桌旁,吃饭喝茶,谈天说地,谈出使西域带回石榴树的张骞,谈“拜倒在石榴裙下”典故中的杨贵妃,谈耳边插着石榴花捉鬼的钟馗。原来,看似平凡的石榴树竟有这么多的典故!
随着季节更迭,人们开始期盼金秋早点到来,期盼将压得枝儿弯弯的一颗颗硕果摘下,期盼将亮晶晶、酸甜甜、凉沁沁的石榴籽儿品尝!
在民间,石榴是吉祥的象征。石榴圆润、多籽、甘甜,寓意团结互爱、子孙满堂、甜美吉祥;石榴花红火、热烈、奔放,象征家族繁荣、事业昌盛、红红火火。“榴”者,“留”也,提醒子孙后代无论怎样远走高飞,飞黄腾达,都不要忘根、忘本。
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庄早已改变了模样,曾经的土墙黑瓦早已荡然无存,诸多往事在游子异乡的漂泊里,化作一缕挥之难去的乡愁。但愿他年归来,这些石榴树还在,繁花灼灼,朵朵仍是旧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