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退休后不久,我有幸加入青海省癌症康复协会并担任副会长。这个协会主要是以肿瘤病人为主体,又有医务人员、志愿者参加的公益性群众性团体。它以义务、公益、自助为原则,为癌症患者营造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
加入到这个群体,让我对公益有了新的认识——不需要你有很多钱,不需要你有多大能力,不需要你有多聪明,只需要你有一颗爱心,就能帮助别人。
“爱心助癌友、康复一起走”,一个病友受益,就是一个家庭受益,更是整个社会的收获。做好癌症康复工作,小而言之,是为患者排忧解难;大而言之,是为社会分忧。
癌症患者作为特殊的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怀、温情的鼓励和丰富的活动。我做公益的出发点就是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帮助了别人,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一些癌症患者在康复期间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也不愿意与人交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开他们的心结,学会与他们相处和沟通,发挥“话疗”的特色,体现“家”的温暖,为他们的心灵松绑,重建希望。我们尽量创造一种温暖和信任的环境,一次握手、一个拥抱、一声温暖的问候和祝福,都会让病友感到亲切,都有可能打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活得充实、精彩。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生命绿洲艺术团,有鼓队、合唱团、舞蹈、朗诵、时装走秀等多支队伍,众多的“抗癌勇士”和志愿者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由选择团队。这支特殊的艺术团为大家营造了快乐抗癌的氛围和平台,宣传健康抗癌的理念。我们还经常组织大家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到敬老院、福利院、医院、社区、公园、百姓大舞台等地方演出,组织户外旅游,放飞心灵。我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这个特殊群体写下了《我的兄弟我的姊妹》《珍爱生命,好好活着》《让黄河作证》《心相依情依然》等散文、诗歌,激励大家,供大家朗读。
每年年底,我们都会评出“抗癌勇士”,还为病友们过“生日”,这个“生日”是病友们从被确认为癌症患者那天起到现在的生存时间。每次“生日”会,都会有很多抗癌5年、10年、15年甚至更久的患者相聚一堂,分享各自的抗癌励志经验和故事。有时遇到患者有困难,我们就自发捐款帮助其渡过难关。不少病友在我们的感染下重拾信心,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继续传递希望,传播正能量。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那么有爱心,这种爱心也感染着我。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多次被协会评为“爱心大使”“优秀志愿者”。退休之后,我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温暖他人,成为受尊重的公益人。
感受被人需要的幸福,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获得心灵宁静的不二选择。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