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雄关

嘉峪关
到甘肃不能不去嘉峪关,它和山海关一样,巍然屹立在我们的心中。
天气很好,两边是翠绿的白杨。西北缺水,这些树依靠人工浇灌顽强生长。
从市区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远远地便看到嘉峪关,它高高地挺立在戈壁之上。
车到跟前,更加发现它的巍峨。经过600余年的风沙洗礼,嘉峪关威武依旧。
嘉峪关的南面是白雪覆顶的祁连山,绵延起伏,宛如一条游动的玉龙。北面是逶迤的黑山,险峻奇绝。嘉峪关扼两者要冲,雄踞其间,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关城构造复杂,机关重重,内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相望。敌人若杀进来,如同进了迷魂阵。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遥望远方,眼前似有狼烟升起,耳边仿佛传来金戈铁马之声,一种“天地悠悠,怆然而涕”的感慨油然而生。
嘉峪关外是茫茫大漠,黄沙之间古长城似游龙浮动,烽燧墩台、断壁残垣隐约可见,汇成沧桑的历史画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守关的将士奋勇作战,将鲜血抛洒在这片城墙上。
不同于内地的一些城墙,嘉峪关外没有护城河。城墙的建设标准很高,主城墙6米以下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黄土首先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然后放在烈日下暴晒,在修筑过程中加入灰浆、棉麻、糯米汁等,使墙体更加坚固。
建好之后,城墙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将士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进城墙则推倒重修,箭头触墙而落即证明墙体坚固。
在马道两边的墙上,有很多刻着“工、王”等字的青砖,这些文字是出窑时人们做的标记。不同砖窑出的砖,被标上了不同的印记。谁有问题谁担责,谁敢不负责?
何止是嘉峪关的城砖?南京的明城墙,每一块砖也都刻着字。正因为严格落实责任制,才有了高质量的防御工事。
嘉峪关是守卫家园的重要关隘,更是丝绸之路上的节点。
狼烟散尽,驼队满载着香料、地毯、工艺品等,缓缓走进嘉峪关。携带着丝绸、瓷器的驼队则岀关走向西域。这条丝绸之路,曾给嘉峪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
我们在关内盘桓,塞外的风吹动着头发,也吹动着思绪。
关口的北边,有一棵高大的杨树,几人合抱,形如伞盖,青枝绿叶。
导游说它叫左公杨,已有140余年,是晚清儒将左宗棠栽种的。当年,左公去收复新疆,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抬棺出兵,誓死捍卫国土。
嘉峪关、左公杨,傲然挺立在西北边陲,从未在漫天的风雪中低头,从未在飞沙走石的戈壁前退缩。他们彼此守望,彼此激励,彼此见证,彰显和传承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夜宿的小城也叫嘉峪关,整洁而精致。
这里原本是戈壁滩,并没有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酒泉钢铁公司的建立发展,人们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城市。如今,这里的人口达到30万,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嘉峪关市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座年轻美丽的城市,因古老雄伟的嘉峪关,每寸土地都散发着历史的沧桑与静美;而嘉峪关,这个天下第一雄关,因这座年轻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昂然屹立在大西北,屹立在无数国人心中。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