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命运坎坷的济南黄河铁路大桥

【字体:      】     打印      2023-09-05 18:55      来源: 黄河网  

今日济南黄河铁路大桥 张庆民 摄

  黄河岸边,泺口古渡,一个被誉为“小济南”的地方,1912年11月,一座超凡脱俗的大桥竣工。当年,这座大桥的设计建造属世界一流,被誉为“亚洲跨度最大的铁路桥”。直至今日,大桥仍不失为济南的一大景观。

  大桥南依黄河堤坝,北靠鹊山磐石,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似卧龙横卧在黄河之上。这座横空出世的大桥,是在济南开埠后兴建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争议了20多年的津浦铁路终于开工,从天津至南京浦口,南北两端同时开始修建。跨越济南黄河的铁路大桥,是津浦铁路上的第一大工程,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负责设计及监造。当年8月12日,孟阿恩桥梁公司与津浦铁路北段总局就建设津浦铁路泺口黄河大桥正式签约,10月15日举行了开工典礼。然而此时,山东道员丁达意经慎重考虑,报请山东巡抚吴廷斌要求孟阿恩公司调整设计,减少桥墩数量,加大桥孔跨度,以利船舶航行和减少桥墩阻水,以便汛期行凌泄洪。双方虽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大桥施工因此搁浅。

  1908年12月,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京张铁路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来济南实地勘察,提出“减少桥墩,加固堤身,扩宽主航道桥孔跨度”等建议,经中德双方五次修改设计,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1909年7月,铁路大桥开工建设,这在当时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悬臂式结构桥,设计全长1255.20米,宽9.4米,为11墩12孔双线(实为单线)钢梁铁桥,其中10号主孔跨度164.7米,8号、9号、11号跨度128.1米,北1号至7号及南1号跨度为91.5米。施工最关键的地方为水中4个基础桥墩,设计采用气压沉箱加钢筋混凝土桩施工方案,基础深度达到河床下12米,插入岩层近2米。桥墩两边为箭型设计,外包蘑菇石砌,以减少洪水对桥墩的冲击。两岸桥台及滩地中7个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浅基础,共打桩1270根,每桩平均承重力150吨。

百年前的济南黄河铁路大桥 资料图片

  经过40个月的施工,大桥于1912年11月竣工。津浦铁路北段总局总工程师德普米勒负责验收,经过检测轨道及桥梁各部位,认为达到设计标准。16日,竣工典礼举行。29日,大桥由孟阿恩桥梁公司正式交付津浦铁路总局使用,同时宣布跨越冀、鲁、皖、苏四省,津浦铁路全线贯通。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建成使用,结束了原来津浦铁路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的历史。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建成百年来历经磨难,经历了四次战争破坏,两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冲击,一次技术性拆卸,虽命运多舛,但巍然屹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命山东军务督办兼省主席张宗昌率十万大军南下江苏、上海,支援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1927年3月,张宗昌被北伐军打败,率残部退守济南。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占领泰安、肥城,第二集团军打下平阴、长清,两军夹击,攻下济南指日可待。张宗昌自知不是国民革命军的对手,便撤离济南,移师德州。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追赶,他命人挑起日军与国民革命军的冲突,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与此同时,他又下令炸毁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第8号桥墩,津浦铁路因此中断一年,直到1929年7月才修复通车。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黄河铁路大桥再次遭受破坏。6月3日晨,攻到黄河岸边的冯玉祥、阎锡山军队与驻守南岸的蒋介石军队隔河炮战,泺口铁路大桥多处被击中,津浦铁路再次被迫中断。1931年4月,在各界爱国知名人士的强烈呼吁下,津浦铁路管理局花费巨资修复大桥。此后,大桥恢复使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随后又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11月13日,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负责指挥山东军事并承担黄河防务工作。他指挥部队在津浦铁路沿线与日军展开激战,结果在德州战败,复又兵败济阳,从此,畏敌如虎,成为可耻的逃跑将军。韩复榘15日退守黄河南岸,后又主动放弃黄河天险,派铁路工程队将大桥炸毁,第9、10号桥墩水面以上的部分被拦腰炸断,第3、4、5、6、7、8号桥孔钢梁被炸飞,钢梁支架损坏达87处。这是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受伤最严重的一次。

  1948年9月,济南战役胜利结束。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第二年1月10日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移师南下,济南解放地区运送军粮的民工队伍整装待发,津浦铁路成为向华东地区输送人员、粮食、枪支弹药的重要铁道线。1949年2月中旬,国民党军队瞄准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派出飞机轰炸。当时,泺口镇村民正要运送军粮到泺口火车站,他们在解放军的指挥下,伏卧在站前街的沟沿上。由于惊慌失措,敌机将多数炸弹投入大桥西边的河道里,只有几枚落在大桥上。大桥的悬臂梁被炸伤,未造成大的损坏。经过我方一天一夜的焊接修补,大桥恢复使用。1959年,人们对大桥进行了全面加固。

  1933年和1958年,黄河均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1933年7月至8月,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冀、鲁、豫苏四省受灾最重,受灾人口达360多万。河南花园口流量达到21000立方米每秒,泺口水文站达到11000立方米每秒,济南黄河铁路大桥接受严峻考验,黄河两岸泺口镇、桑梓店、赵家庄等上万民众彻夜难眠。洪水肆虐了三天两夜,黄河大桥坚如磐石,岿然屹立。

  1958年7月18日,特大洪峰来势凶猛,河南花园口流量达到22300立方米每秒,泺口达到11940立方米每秒。据当地老人讲,大桥似乎在向下游移动,即便有经验的水手也感觉天崩地裂、头晕目眩。在山东省委和济南军区的联合指挥下,沿黄地区16岁以上男人全部上堤抗洪。每百米设一间预警房,每千米堤防达到300多人。8月6日,周恩来总理中断上海会议,亲赴济南视察灾情,在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陪同下走上大桥,鼓励沿黄人民奋力抗洪。在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在沿黄人民的严防死守下,再加上及时向东平湖泄洪,这场抗洪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安然无恙。

  1992年,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达到80年的设计运营期限。1991年4月21日,人们将大桥封闭。路基间的荒草越长越高,桥头上枕木、道轨、螺栓散落一地。大桥,面临着被拆的命运。

  值得庆幸的是,济邯铁路开始建设,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坚固的桥身引起了专家的关注。楼方均、曾兆来、田大伟等桥梁专家经考察评估,认为大桥质量完好,仍有使用价值。经过一系列科学检测,人们认为大桥仍具有使用寿命。1991年,楼方均等11位专家联名上书国务院和铁道部,递交了《关于保留泺口黄河老桥及其通道的建议》,认为大桥经修复改造后可以再使用50年。这一建议得到铁道部和山东省政府批准。1998年新春伊始,投资7400万元的大桥抬高加固工程开工。大桥整修加固后,除能保障津浦铁路畅通无阻外,还可创造年均1亿元的效益。2000年5月31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正式恢复通车。2018年1月,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泺口黄河铁路大桥避免了像济南老火车站那样被拆除的命运,成为一处历史景观。

今日铁桥局部 张庆民 摄

  如今,全长4760米的济南黄河隧道在黄河铁路大桥的东边穿水而过,上层桥面采用双向6车道布置,下层为轨道交通线,隧道直径15.2米,是世界上首条穿越地上悬河的隧道。它的建成标志着济南“携河北跨”进入新阶段。

  百年前,黄河铁路大桥卧龙腾飞般第一次跨河,带动了济南经济的蓬勃发展。百年后的今天,“万里黄河第一隧”成功穿越大河南北,必将带动济南经济实现又一次腾飞。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黄鸿河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