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受敌”读书法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2023-08-15 18:39
来源:
黄河网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系统地解释了“八面受敌”读书法。他总结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语言形象生动,读来极有滋味,给人诸多启发。
在苏轼看来,知识像海洋一样广阔无垠,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有志于学业的人,每次读书的时候,可重点针对一个问题去深入研读。
围绕一个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读,看起来有点笨,但日久见功,厚积薄发。这和泛泛而读相比,效果大相径庭。《孙子兵法》中有一个原则,叫“我专而敌分”,意思说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一次次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敌人。苏轼将兵法引入读书,反对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倡导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彻底消化。“八面受敌”读书方法,是其长期读书经验的总结。
对于一本好书,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日积月累,步步深入,就能读懂整本书籍,书就读“厚”了。
苏轼说他读《汉书》时,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他认为,遇到一本好书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要定向专一,心无旁骛,逐题专读。
“八面受敌”精读法,不是浮光掠影的泛览,更不是走马观花的涉猎,而是深学细悟。清末学者李慈铭称赞:“诚读书之良法也。”
运用“八面受敌”读书法,我们读书就能做到“自达”“自得”“自胜”。所谓“自达”,就是我要读书;所谓“自得”,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所谓“自胜”,就是自我突破。我们确定一个读书目标,先将其细化分解,然后集中精力逐项研究,久而久之,必有全面、准确的领悟。
“八面受敌”,将苏轼的读书法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知识和崇尚读书。让我们静下心来,树立目标,细细品读经典,让知识充盈大脑,让文化丰富内心,在书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