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你的高地

任何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渴望在艺术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的高地,与同辈比肩,让后世仰望。遗憾的是,很多人虽然在艺术技巧上出类拔萃,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高地,没有成为让人敬仰的艺术大师。有的人则不同,他们在探求艺术技巧的同时,严肃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品格追求,用毕生精力,坚守精神高地,最终成为被世人公认的一代宗师。
2010年6月25日仙逝的吴冠中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还是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亚洲人。他的精神追求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到了晚年,眼见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吴冠中却一反常态将作品捐赠给了各大美术馆。他一生捐出来的作品数以千百计,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2009年底,他将56件力作和16件收藏品捐给浙江省和母校。这些作品连续数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感动了千万观众。他这样告诉人们,他的作品,越是下一代越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来者参考。这位瘦弱的南方老人继承了鲁迅精神,承担了社会责任。在他看来,走上艺术的路,就是要殉道的。他还说,做艺术家,需要痛苦,而他的心永远被苦缠绕着。
吴冠中一生上演了无数次烧画事件。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烧毁了。1966年,他将几百张作品全部烧掉。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
吴冠中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而在烧画的同时,他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直至对簿公堂。
2005年12月11日,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2008年7月1日,经过吴冠中本人的亲自辨认,该画被认定为伪作,他在画作中签上“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2009年,香港佳士得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所拍的《松树》被吴冠中本人证实为伪作。吴冠中当时告诉记者:“现在拍卖行所拍的假画都编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听的,但假画就是假画。”
吴冠中的家是个小四居,一入客厅就可以看出主人在生活上的简朴,几乎没有装修,家具也都用了好多年,与平常人家无异。偶尔有点区别的是,房内摆了一些艺术品,让这个家充满了艺术气息。而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经常在楼下摆摊的剃头师傅那里理发,平日里更是长年穿一双运动鞋。
而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作为其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在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他创作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成交。
人们知道,吴老物质生活追求的是最低点,艺术创作追求的是最高点。
有一句话鲜明地道出了吴冠中的个性。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他给那些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提醒:“热爱美术是好的,可以增加各方面的修养,但是你要成为艺术家,却没那么简单。因为,要成为艺术家的条件太复杂了,除了要功力,要学术经验,还要痛苦。没有痛苦,不容易培养人。”
吴冠中晚年曾作过一幅油画《苦瓜家园》。他说:“苦,永远缠绕着我,渗入心田。”
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民族大义的赤诚热爱,对金钱财富的视若浮云,对后学的博爱感召,构筑了一代艺术大师的精神高地!在这个闪耀着耀眼光芒的高地上,我们领略了一位艺术大师的境界与襟怀。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