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水做的端午

【字体:      】     打印      2023-06-20 17:49      来源: 黄河网  

轰隆隆的雷声惊动了大地,丰盈的雨水撩拨着草木。露水晶莹、井水清澈、河水饱满,水的丰盈,让端午有了更多的情趣。不管是打艾草、割菖蒲,还是包粽子、赛龙舟,水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和婶子们都相约去打艾草。山涧河畔,菖蒲丰茂,艾草修长,一片葱郁。水生草木,水利万物。菖蒲、艾草,都被请进了家门。“带露的艾草最沉香,带水的菖蒲最神明。”母亲总是这么说。那跟着母亲被打湿的鞋子一同回家的艾草,一部分守在床头,一部分变成了艾水。

正午的阳光下,艾草飘香,母亲认真地给我们洗澡。水柔滑,艾芳香,我们嬉笑打闹不断,即使再顽皮,母亲都不会恼怒。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洗了端午澡,长命又百岁”的风俗,还是水软化了母亲的火气。一院的艾香、满腔的爱意,飘满了村庄。那洗去的不仅有一身的污秽,还有一年的晦气和疾病。后来上了大学,我才知道,端午节又名浴兰节,在西周时就有“蓄兰沐浴”的习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端午时值仲夏,蚊蝇肆虐,皮肤病易发,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兰香草、艾草汤为小孩子沐浴除毒,以保障其健康成长。原来,母亲的“艾水澡”是一代代口传心授的保健良方。虽然现在不洗“艾水澡”了,但每年端午,我都要将一株艾草插在门头。闻着那带有乡野气息的艾香,就仿佛回到了故乡。

端午,还被包裹在一个个浓香蜜意的粽子中。每年端午,父亲都要为家人包粽子。井水淘洗的粳米、个头又大又红的黄河枣、开水煮软的芦苇叶、形如绳索的马莲草,在父亲的手中,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个个四角尖尖、立体饱满的粽子。煮熟后,芦苇叶、马莲草的清香,枣的甜蜜,都融入在米中。我问父亲:“端午的粽子为什么这么好吃?”父亲笑说:“因为水好。”对于庄稼人来说,雨水不仅代表着丰收和喜悦,还代表着富足和安康。丰沛的雨水,不仅浇灌出了香米、甜枣、绿苇,还煮出了情意浓浓的端午味道。

俗话说:“午时水饮一嘴,胜过补药吃三年。”牙齿几乎掉光的三奶奶,每年端午都要泡一壶好茶,邀请村里的老人一起喝。一群鹤发童颜的人,坐在门前的藤椅上慢悠悠地享用。倒水、添茶、聊天,三奶奶不紧不慢,快一百岁的人了,仍然红光满面、身体硬朗。我曾经问过三奶奶养生的秘诀,三奶奶笑说:“常喝午时水,健康又长寿。”古人讲究阴阳,端午即端阳。端午午时水,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水。据说用午时水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村外塬下有泉,四季水流不断。每年端午的中午,村人提桶拎壶争先恐后地赶往泉边,提取午时的泉水。我知道,村人们求的不仅是甘甜的泉水,还有幸福安康的生活。一壶好水既养肠胃,也养性情。

赛龙舟,是每年端午村子里最隆重的活动。每当此时,江岸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江面上,碧波荡漾,水映天光。锣鼓声声,龙舟竞渡,那场面令人心潮澎湃。

龙舟竞渡 张成林 摄

俗语说:“五月五,端午水。”端午节后,南北方全面入汛。雨水充裕,江湖骤满,波涛汹涌。所以,举行龙舟竞渡祭祀水神的活动,不仅饱含着人们企盼江河安澜、岁岁平安的夙愿,而且代表着人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还有一说,龙舟竞渡是为纪念屈原。但不管怎样,龙舟竞渡都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端午,注定是一个水做的节日。它是祈求、是祝福、是力量,更是希冀。当希冀成为一种信念时,端午便成了一个国家的情愫、一个民族的情怀。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秦延安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