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一座塔的高度(2)

【字体:      】     打印      2022-09-27 09:32      来源: 黄河网  

文峰塔

一行人相约来到洛邑古城,恰逢一个高爽的清秋。远远地,便望见晴空之下,一座古塔高耸入云,巍峨壮观,那便是文峰塔。

此刻,洒落大地的阳光,正为文峰塔披上炫目的光彩。广场上,来自各地的游客脸上洋溢着花朵般的笑容,或低语交谈,或合照留影。新修葺的以文峰塔为中心的洛邑古城,恢复了明清时期的景观,如今已成为老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漫步湖边,垂柳轻扬,湖水清澈,小桥流水,宛若中国山水画的浓墨淡彩。一排排仿古建筑古色古香,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让人骤感时空轮回。

塔,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分为两类,一为佛塔,一为文峰塔。仰望文峰塔,我思绪万千。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卑微而渺小。每个人都有梦想和愿望,而梦想和愿望的实现并不容易,许多人转而寄希望于神灵。人类智慧初开时期,对自然缺乏足够的认识,故用简单的因果推理想象结果。

随着佛教的传入,塔这一建筑形式也一并传入中国。塔,原本是高僧圆寂后藏佛骨舍利子之处,但风水学的盛行,促其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中国人兴文重教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一个地方,期冀文运昌盛;一个人、一个家庭,盼望科考顺利。因此,在中国,人们既崇孔子,也拜文昌。文昌,是中国古人智慧天空中的星宿。于是文峰塔作为风水塔,遍地开花,现身各地,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其实,人们建造文峰塔就是为了兴文运、昌科举。文运不兴,人们往往归咎于当地风水不好,而塔则被认为是填补风水缺失的最好选择。

一千多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尚文化的王朝。眼前这座文峰塔,便始建于宋,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明清时,塔的附近还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和一座庙宇。该湖泊,据传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在此研墨所致,因此,当地的文人也称其为水墨池。塔、湖、庙在此交相辉映,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旧时,此地的房屋较为低矮,文峰塔是地标性建筑。人们登临文峰塔,遥望河洛大地的壮丽景色,多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慨。

兴文重教、耕读传家,人们读书求知目标明确,既有“明心见性”的想法,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这些都符合科举制度的要求。古时,人们只有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出人头地。如今,科举制度虽早已废除,但普通人改变命运仍要依靠教育。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前程的拓展,对一个人而言考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主管文运的文昌帝君自然就得到更多的尊崇。文峰塔,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当时,得到了执政者和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可。毋庸置疑,文峰塔是一座承载了洛阳文化传承和历史沧桑的丰碑。

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整体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可向外张望,门上皆有题额。第九层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如今,塔刹已被毁。一层拱门两侧嵌有对联一副,字迹漫漶。文峰塔承继了唐宋以来各种砖塔建筑结构的优点。塔身外壁用砖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个砖塔心,每层之间建有木质楼板和木质楼梯,可盘旋而上。塔内第一层供有文昌,第二层供有魁星。文昌,又称文昌帝君、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有“魁星点状元”之说。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赐恩,益国安民”之意,祈盼洛阳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千百年来,文峰塔阅尽了人间沧桑,点亮了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如今,它依然守望在这里,虽然它早已失去了人们的些许依赖,但作为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它仍然有着让人仰望的高度。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文/赵克红 图/张红卫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