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钓尽波涛 金鳞始遇——冯杰新作《鲤鱼拐弯儿》

【字体:      】     打印      2022-09-23 10:31      来源: 黄河网  

“我看到鲤鱼在那里拐弯儿”

一座铁塔,一棵柽柳,一捏砒霜;一匹黄鼬,一只黑羊,一尾鲤鱼;一条板凳,一把铁叉,一个石磙;一碗羊肉烩面,一盘牛杂碎,一块烤红薯……

写的是生生不息的黄河两岸,是世俗与世相,是动物与人物,是世情与人情,是植物与器物,是风物与风情。

乡音袅袅,草木婆娑,乡愁悠悠,鲤鱼既是地理坐标又是文化符号,忘情水里,一游就是21年。

作家在文字中重返童年的黄河岸,如赤子一般吟唱,“我看到鲤鱼在那里拐弯儿”。而一条鱼的悲欢,又何尝不是人间你我的人类共同世俗的悲欢。

《鲤鱼拐弯儿》简介

散文集《鲤鱼拐弯儿》是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项目之一,河南文艺出版社精心打造。精选冯杰最新创作的散文作品,是一部历史沉淀和现实映像编织的读本,黄河与鲤鱼交织的故事,文字与绘画构建的故乡。

作家冯杰能文,能书,能画,三者有意无意之间结合,别具匠心,书中所收插图均为专题打造,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新文人画的绚烂笔墨,照见了一个活泼泼、光灿灿的人间世界。

评论界曾称,冯杰在当代散文界属于一个异数,其文章意象奇异,文画勾连相映,提供一个独特有趣的阅读小世界。

《鲤鱼拐弯儿》精彩选段

上 水

黄河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一说。

从青藏高原一路撞下来,它软硬兼施,浩荡东流,经过中原桃花峪成为中下游,到兰考东坝头,它不歇气,拐头北上,直奔大海。

长垣、兰考两岸属这块“豆腐腰”里的一段软腰,这是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一条5000多千米长的大河,数此地两岸河床最宽,易把控不住决堤泛滥。多少年里,在这块“豆腐腰”上蔓延过苍老的白云和鲜绿的草滩。

我生活在黄河西岸。西岸是封丘、长垣。东岸是兰考、东明。黄河每年要发水,两岸叫作“上水”,含有一丝恭敬之意,上水不同于上酒上茶,“上水”预示着房倒屋塌,是度荒开始。

黄河滩里的同学田振河说:“上水时,俺家夜里听到房塌声,‘扑通扑通’,响得几十年后还胆战心惊。”

要 饭

要着要着,便要成了一种“自由职业”。五大爷说:“要饭让人生懒,能要3年饭,给个县长也不换。”

多年后,我才看到苏东坡讲的那个穷汉言志的故事。

我在电影《焦裕禄》里看到一个片段:在中原寒冷冬夜,焦裕禄来到兰考火车站,站在弥天的大雪里,他面对着一个逃亡的兰考——那些站着的,蹲着的,依靠拐杖立着的,黑压压一地,来自全县各村,携家带口,一个个要扒火车外出要饭,他们在大雪里静默。

我看时眼睛湿润,如鲠在喉。人生落魄时没有上策下策选择,只有听天由命。

编辑:胡霞 范江涛


作者: 亦 行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