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秋季的别针
处暑 秋季的别针

处暑在农历七月中,阳历八月下旬,好像是镶嵌于秋季的一枚别针,这头别着夏日热辣,那头别着秋风微凉。它蹑手蹑脚地站在季节的门槛上,暗暗变换着人间的凉热。
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据说“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意味着暑气渐渐消退。但不要高兴得太早,秋老虎夜晚潜伏,白天会伺机出来发一顿威。俗话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到了处暑节气,许多地区的中午仍十分炎热,只有早晚尚有一丝凉意。
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诗中写道:“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这首诗完整地描写了处暑三候。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一候鹰乃祭鸟的意思是说,这时候的老鹰最为活跃,开始大量捕捉鸟类。二候天地始肃指天地肃杀,万物凋敝。三候禾乃登,指的是农作物成熟,一片丰收景象。
家乡的农谚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丰收的季节到了,庄稼出落得楚楚动人,等待农人的刀镰来收割。稻谷随风翻起金色波浪,饱胀的穗子垂下来,成熟的谷粒散发着阵阵清香。秋天因丰收而美丽、壮观、欢乐。家家户户忙着修建粮仓,收获劳动成果,憧憬一年好似一年的生活。
处暑,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稻香四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人们没有忘却先人付出的心血。为了追思祖先,人们便在这丰收的日子祭祖。农历七月十五,一个悼念先人的日子,人们会到坟前祭祀,感谢先人的护佑。仪式虽简单,但充满着对先人的感恩和恭敬之心,给肃杀的秋天增添了脉脉温情。
处暑,宛若秋季的一枚别针,将收获、变迁、灿烂、欢乐、思念等统统嵌入季节的行囊中。人们在不经意间深情回眸,恋恋不舍地奔向美好而遥远的未来。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