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的黄河故事
刘鹗的黄河故事

刘鹗(1857-1909),谱名震远,字云抟,后更名鹗,字铁云,号老残,近代洋务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太谷学派南宗领袖李光炘弟子。胡适认为:刘鹗一生有河工、发现甲骨文、山西开矿、赈济京城难民四件大事。在豫鲁两地治河是刘鹗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其得入仕途的关键所在。
继承家学传统,河南治黄大放异彩
刘鹗的父亲刘成忠为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初授职编修,后任御史。咸丰十一年(1861)简放河南为官,此后十余年间历任汝宁、开封、归德等地知府,南汝光道、漳卫道、开归陈许道道员等职。刘成忠精通水利,曾总理河南通省水利事务,著有《河防刍议》,认为防范河患要从“埽、坝、引河、重堤”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外滩宜守”“盖坝宜建”“埽制宜更”“重堤宜筑”等方略,成效显著,名扬朝野。刘鹗为刘成忠次子,在七兄妹中排行最小,父亲对其偏爱有加,在豫为官期间,多将刘鹗带在身边。年少时期的刘鹗常年生活在衙署之内,耳濡目染之下,对河工、算学产生了极大兴趣。有记载:“年未逾冠,已能传其先德子恕公(刘成忠)之学,精筹人术,尤长于治河。”光绪八年(1882),刘鹗拜太谷学派南宗领袖李光炘为师,学派“教养天下”,“立功、立德、立言”,“希贤、希圣、希天”的宗旨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刘鹗。光绪十三年(1887),黄河在郑州决口,中牟、扶沟、鹿邑等地成一片泽国,洪水有冲击里下河、南灌扬州之势。清政府急派陈宝箴、潘骏文等赴郑州协助倪文蔚等豫地官员帮办河务,又派李鸿藻、薛允升等人赴豫监督,但一年之后,决口仍未合龙。光绪皇帝勃然大怒,一干人等皆被查办,又急调广东巡抚吴大澂接替李鹤年任河道总督。吴大澂以金石扬名,不善河工,但其爱才好士、知人善任、颇有功绩。刘鹗同情饱受河患之苦的沿黄民众,主动投效吴大澂。他继承父亲的治黄理念,参借王景、潘季驯、靳辅等前人治河之法,使用西洋“塞门德土”(水泥),采取“筑堤束水、束水攻沙”的措施治河。有记载道:“短衣匹马。与徒役杂作。凡同僚所畏惮不能为之事,悉任之。”他带领众人顽强奋战,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黄河决口便得以合龙。刘鹗因功被吴大澂保以道员任用。功成后,刘鹗身退,将职位让给哥哥刘梦熊,自请归家读书,令世人惊讶不已。此后,吴大澂设局测绘《豫直鲁三省黄河图》,命刘鹗为提调官,实际负责并参与测绘工作。
坚持知行合一,山东治河尽心竭力
刘鹗之孙刘蕙孙先生曾说:“铁云先生一生事业,由山东发轫,与山东关系最深。”刘鹗与山东的紧密关系缘起于黄河、落脚于黄河。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后改道山东夺大清河入海,“秋则堵塞,夏则漫溢,无年不塞亦无年不溢”,“长清、齐河而下,灾患连年,民多失所”。为测绘《豫直鲁三省黄河图》,刘鹗足迹遍及山东沿黄各地,目睹山东河患,刘鹗“目击心伤,惨不忍言”。在鲁测绘期间,刘鹗事无巨细,躬亲处理,“终日管窥蠡测,奔骤河干,与波涛相出没”,与山东巡抚张曜有多次交往,呈报《治河五说》,力主“束水攻沙”治理黄河。光绪十六年(1890)春,刘鹗在张曜邀请下调往山东办理河务。当时张曜的幕府之中对于如何治理山东河患争议较大,持主流意见的是采用贾让“不与河征地”的方法,主张放宽河身。张曜遂采取此意见,放弃鲁东民埝,退守大堤。光绪十八年(1892)夏,黄河在鄄城、章丘、惠民等地多处决口,河水漫灌。《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和第十四回翠环描述的齐东县被淹惨状便是这次水灾的真实写照。
刘鹗来到山东之后,在治河理念方面虽与张曜的幕僚意见相左,但其仍尽心竭力、笃行不怠。入鲁第二年,他便将家眷由淮安接到济南,全身心投入治河工作。在张曜委托下,刘鹗在利津、蒲台两县各修建斜堤一道,沿河二百多个村庄当年夏天就免于黄水之患,麦秋二季滩区的庄稼获得了久违的丰收。另据刘鹗妾茅氏回忆,一日,济南夜降暴雨,刘鹗夜不能寐,忧心河堤安危。巡检堤坝本非刘鹗本职,但其仍冒雨上堤,发现险情之后,亲率河工挥锄抢险,忙碌一夜,终于使得大堤转危为安。此外,刘鹗十分注重理论总结和文献考证,在扎实调查实测的基础上,在鲁期间陆续完成《治河七说》《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弧三角术》等河工、算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治河史上居功甚伟。
光绪十七年(1891),张曜在治河工地忽然“疽发于背”,随即回济南就医,未几日便医治无效而卒。张曜继任者福润对刘鹗亦非常赏识,光绪十八年(1892),他保举刘鹗到总理衙门考验,称其“讲求算学,兼谙机械、河工等事,洵属有用之才”,但最终因“不合例,未试而归”。光绪十九年(1893),刘鹗的妻子王氏和母亲朱太夫人相继去世,刘鹗丁忧回到淮安。福润由山东调任安徽巡抚之前,又一次“以奇才”举荐刘鹗。刘鄂参加征试,得以任用。光绪二十一年(1895)岁暮,刘鹗由北京来济南过年。次年正月,他由济南回京,从此便未再长居山东,刘鹗的黄河故事至此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2022年恰逢刘鹗诞辰165周年,纵观刘鹗一生,其在豫鲁两地治河展现出心怀天下、知行合一、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是刘鹗家学传承、个性追求和学派宗旨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的鲜活呈现。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正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稳步推进,赓续前人智慧,汲取历史精髓,新时代华夏儿女正迈着铿锵的步伐不断创造新的“黄河奇迹”,构筑万古长流、岁岁安澜的“黄河梦”。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