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秋兴

秋兴

【字体:      】     打印      2022-08-16 16:41      来源:  

  唐代孟浩然诗云:“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写的是秋意情怀,是兴致,也是情致。唐代胡曾也诗云:“高情公子多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秋兴多多,让诗人迷醉,情不自禁,兴趣盎然。晋代潘岳在《秋兴赋序》里写道:“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以秋兴命篇。”秋意感慨,因秋而起,文赋也以秋兴命名。现代诗人赵丽宏写有《秋兴》一文,说自己曾坐在江堤上,面对长江、芦苇、雁群,看得灵魂出窍,神思飞扬。他还说,只要你有兴致,有愿望,有勇气,心灵就可以飞向你想抵达的任何境界。诗人余光中在《秋兴》现代诗里写道:“每一个美得无憾的金日子,临去都签上晚霞的名字。”秋意辉煌,诗心灿烂。

  古代诗人,对秋多有兴致。王昌龄的《秋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一个“洗”字,让人心生凉意,秋意浓浓。宋代寇准的《秋兴》:“穷秋九月西风高,疏林木落声萧骚。出门长望无所适,唯见空江生暮涛。”写得风声鹤唳,秋兴激荡。苏轼在《谒金门·秋兴》写道:“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诗人在秋池阁边,闲情多多,秋兴也多多,多得惊了乌鸦喜鹊。诗人感叹人世苍凉,浮名情薄。明代于谦以《秋兴》为题创作了四首七言律诗,其中有一首写道:“故园黄菊催归兴,老圃丹枫映醉颜。修竹苦遭窗外雨,朝来也作泪痕斑。”那秋日的情怀和兴会,让人读后,有乐有悲,喜忧参半,情思难忘。

  我最早对秋兴一词,产生浓厚兴趣,缘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歌。他的《秋思》曰:“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风吹落叶时,人在湖畔,初换秋衣,那感觉是全新的,诗兴也多了。陆游在另一首《秋兴》里写道:“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诗人借秋兴而作,写出了爱国情怀。在诗里,他想象着自己身穿铁甲,百战沙场,报效国家。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心生无穷无尽的愁怨。可是如今,诗人老了,他要在明天前往烟雨笼罩的桐江边,选一棵丹枫树系牢心灵的渔船,意欲保持自己抗敌的勇气、不朽的气节。陆游本人兴趣广泛,他写的多首《秋兴》诗里,有闲情逸致,有人生感怀。比如他写道:“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白头始访金丹术,莫笑龟堂见事迟。”这首诗隐喻深刻,让人洞悉生命的本真意义,体味人生多变、世事沧桑。

  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时创作了《秋兴》八首。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秋意萧索,写出了诗人的忧国之心。第二首写诗人在孤城看落日黄昏,坐至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内心忧伤。第三首笔锋一转,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抒发诗心慨叹。第四首是组诗前后的过渡,诗人遥念长安,慨叹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第五首描绘巍峨壮丽的长安宫殿,早朝时的庄严肃穆。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游宴的繁华盛况,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回忆昆明池,想象盛唐情景,山河壮丽,物产富饶。第八首回忆当年与旧友共游长安的情景,写出了诗意豪情和奋发精神。有人说,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一个完整宏大的时代乐章,每一首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情绪。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诗人暮年的悲凉心境,在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里,穿插着轻快的抒情和深刻的思考。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鲍安顺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