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撼动的爱,令我心生感慨——读《天下黄河》有感
无可撼动的爱,令我心生感慨——读《天下黄河》有感

先旁溢斜出:我有4本《天下黄河》,3本是托人在网上买的,还有一本是真宇送的。
我喜欢收藏图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住西郊,骑车到郑大书店,然后直奔文化路,那里一街两行有几十家小书店,真是一道绮丽的文化风景线。我还漫步几大商场,那里有三联书店的特设部,一个月下来,我收集齐了苏联文学的全部,这是因了周扬说,听听隔壁的声音。收集了《全唐诗》,还有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写了《九家出版社争印茶花女》,“国人1.3人一本《茶花女》”,后《文摘报》转发了。
最后一站是解放路上的新华书店,那天去时,铲车正要推平书店的门面,我站立在正兴街眼看这一幕惨剧,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新华书店有我少年的求知热情,可以长时间在这里不花钱读书,我永远记得进店门右边方柱上的高尔基画像和他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方柱,这句话,永远植入我的心中。
20世纪90年代初,黄河发生了两个事件性的民间活动,一个是“黄漂”,17勇士在黄河花园口下水漂流;一个是“黄走”,青年诗人孔令更、张真宇等在兰考东坝头开走。东坝头我去过,2019年7月,我受中国作协指派写兰考,在一个暴雨天气到过这里。对孔令更、张真宇“黄走”的关注只是在报纸上,但也觉得徒步到黄河源头且“三走”是真爱,是“真心英雄”。
我信奉:文学关键在表达,不在形式。我喜欢先读作品的前言与后记。《天下黄河》诗性引言,诗性“三生三世走黄河”“其实也就是生平走了3次黄河”。高尔基说,夸张是文学的功能。真宇倾情致真的“1985走黄河”和“21世纪黄河生态伦理宣言”,是黄河价值观的最终取向。2003年,黄委提出“维持河流生命基本水量”“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真宇应时而为,推出河流伦理系列论文与散文,国因河兴,河在人为。今天又与行业作家联手打造《天下黄河》,说文化,道文明,观天下,折泥沙,每每纵横捭阖,道人所未道;不时鞭辟入里,尽是性情文章。
“后记”也有看点,一般来说,后记是作者感谢篇,我感同身受。感谢党华女士,“她不仅是一位独具慧眼的责任编辑,而且也是位优秀作家,没有她的鞭策与操盘,就没有这本书的真正现身”。
对《天下黄河》一书读后感有二:
一、切角宏大。一般来说,写作小切角好把握,明线暗线好处理,但作者从《巨龙造物》切入地质构造史的开天辟地,形成黄河的胚胎,然后是大河岁月。百余字的大切角,照样凸现出黄河身世不凡。
二、诗意调动。真宇笔名郎毛,其诗久负盛名。《天下黄河》,诗意调动充盈其间,顺手拈来。
引言中:
这时候我们该躺下了/刚刚煮过黄河/刚刚向黄河/道了晚安
“与河共舞”:大水出好河,大水带大沙;黄河无言,人须自省……
诗意调动,显得可爱,在不同凡响的知识谱系之外,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赵富海: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郑州法制报》《华夏文明》原总编。
编辑:胡霞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