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植树逸闻

植树逸闻

【字体:      】     打印      2022-03-08 15:10      来源:  

  春阳暖照,春雨纷飞,最宜植树,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植树风俗。植树是千秋之事,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植树的逸闻。

  生儿育树。《齐民要术》记载,老百姓生儿育女时,要给每个婴儿栽20棵树。待到孩子成婚年龄,树木就可以用来做车轱辘。

  庆功栽杨。西周时期,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后,都会命令每人种一棵杨树,以示庆贺。大将军用兵如神,常打胜仗,“庆功杨”便遍种崇山峻岭。

  思乡植柳。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这些柳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如今已成为藏汉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为官植树。唐代柳宗元官居柳州刺史时,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曰:“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意思是说,种下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片碧绿。

  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济贫善施。他给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愈的轻患者种一株杏树,治愈的重患者种五株杏树。这样积累下来,董奉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株杏树。杏子成熟了,他换成粮食用以赈济穷人,历代上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便由此而来,“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写诗护树。爱国名将冯玉祥珍爱树木,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冯玉祥统兵走南闯北,因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写下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在中国历史上,留存着有关植树的法令。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朝廷颁布法令多栽桑枣,要求每百户第一年栽种二百株,第二年栽四百株,第三年栽六百株。植树法令中,还针对违反者制定了处罚规定。

  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泰安知府在泰山脚下修建种柏树碑。此碑立于泰山中路红门孔子登临西侧,由知府金启撰文书写,记载了当时人们大规模种柏树的情景。

  植树节就要到了,让我们走进广袤的原野去植树,为春天增绿添翠吧!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文/卜庆萍 图/汤青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