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六一”儿童节
别样的“六一”儿童节

我们是一群在“黄家大院”(黄委宿舍区)长大的孩子。这里,有童年的快乐时光;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批批黄河儿女走出“黄家大院”,求学、工作,几十年间,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片土地。昔日的建筑改换了模样,然而,那新式的建筑抹不去我们心中的记忆。穿过时光隧道,我们看到了往昔。我们的童年在这里,故事也在这里。
从2015年到2021年,我们把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定为聚会的日子,共同度过这个难忘的节日!
一张老照片
这是一张1960年黄委会幼儿园第六届小朋友的毕业合影,照片由我的小学同学牛晓贞提供。几度风雨,几度春秋,60多年前的照片弥足珍贵……
人生漫漫,长河悠悠,带走多少尘封往事,感受多少亲情友情。童年的天真、少年的畅想,早已成为回忆,这张老照片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
1953年12月18日,黄委由开封迁至郑州,办公地点在金水河北面的一座两层楼上。当时,黄委生活区分为3部分,顺河路上的二层仿苏式楼群是一宿舍,东里路上是二宿舍和三宿舍。生活区里有幼儿园、小学、食堂、澡堂、灯光篮球场。灯光篮球场是黄委生活区的中心,夜幕降临,篮球场如同白昼,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这里聊天、乘凉,孩子们嬉戏玩耍,十分快乐。篮球场上经常有激烈的比赛,呼喊声、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当时的黄委篮球队在许多大赛中都取得过佳绩,成为我们的骄傲。每到周末,大人们在篮球场上放电影,我们就早早地搬着凳子去占位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地道战》,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插曲至今都令我们回味。黄委大礼堂是召开会议、放映电影、表演文艺节目的场所,在周边很有名气。《虎,虎,虎》《啊,海军》等影片曾在大礼堂放映。记得当时,大礼堂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金水河畔是黄河博物馆,我们经常到那里参观……
20世纪50年代初,祖国建设百废待兴。我们的父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治黄工作者,他们分别在勘探、规划、防洪、水文等部门工作,大河上下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汗水。那时,父辈忙于工作,经常出差,无暇顾及孩子,幼小的我们自由自在地成长着。
聚会
小学毕业,我们被分配到郑州六中、八中、十一中等几所学校。由于分别匆忙,我们班没来得及照毕业照。
后来,大家上学、工作、成家、生子。由于各自奔忙,我们之间的联系一度中断,留下了许多思念和遗憾……
1996年5月,我们组织了第一次聚会,邀请许振华老师、朱忠彬老师和马碧珍老师参加。大家欢聚一堂,千言万语说不完。此时,我们都已人到中年,但举手投足间依然还有少年时的模样。
1996年聚会合影
分别30年后,同学们在黄委大礼堂前留下了第一张集体照。此后,生活在郑州的同学经常聚会。孩子结婚、父母有病,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童年是美好的,有共同的憧憬和期望。
2014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年级的3个班同学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聚会。那年,我们都到了60岁左右,大部分同学退休了。人生聚首,友谊加深。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十分充裕,相聚不再是奢望。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商定把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作为聚会的日子,让友情永远延续下去。
2015年至2021年,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从北京、山东、广东、浙江等地赶到郑州聚会。大家谈生活、谈养生,唱歌跳舞,赋诗作画……
欢乐的聚会
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吗?是的!虽已两鬓染霜,但风采不减。我们回忆童年的趣事,高唱儿时的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王二小放牛郎》《打靶归来》,一首首歌曲勾起了无限的回忆,一时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在月光下,我们轻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云朵如白莲花一样,美妙的声音在周围荡漾;晴空下,我们高歌《远飞的大雁》,大雁啊,请你快快飞、快快飞,带着金色童年的梦想……
有的同学,已随父母迁移离开黄委,他们在北京、广东、山东、陕西工作和生活。有的同学退休后到了浙江、湖北等地。为便于组织活动,我们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开启“金色童年圆梦”活动,去寻找儿时的小伙伴。
金色童年圆梦活动
2019年5月的一天,阳光灿烂,我们从黄委会小学出发,一行7人踏上了寻找小伙伴的征程。我们一路向东,目的地是山东东营。
找寻的第一位同学是孙晓燕,她居住在山东济宁。孙晓燕是班里的“女高音”,活泼可爱,银铃般的歌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9年,她离开郑州回到济宁老家,在那里上学和生活,后来在医院、疗养院工作。见面时,她正在家中照顾80多岁的父母。她的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曾是河南河务局的职工。我们相聚在一起,回忆了许多趣事。美好的相聚时间总是那么短暂,和孙晓燕依依惜别后,我们驱车赶往第二站——济南。
傍晚,车到济南,不巧的是,张惠同学刚回了郑州父母家。接到电话后,她激动地告诉我们,一定要见见面。第二天,她赶回济南,我们相约在千佛山门口见面。张惠,儿时就是“美女”,如今的她,时尚美丽、温柔娴雅。她父亲早年参加革命,是黄委的离休干部。上中学后,她转学回了济南老家,后来在济南工作。
我们计划当晚赶到东营,次日,前往黄河入海口。由于时间紧促,我们匆匆参观了李清照故居和百脉泉公园后,驱车赶往东营。
相聚黄河入海口
东营的市区十分安静,街道整洁规整。阵阵凉风,吹拂着这片共和国年轻的土地。一路上,张惠同学的讲解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快乐。
此行最开心的是乘舟感受河海交汇处的壮观场面。
河水卷着浪花,缓缓涌来。浑黄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融为一体。好一幅绝美的画面!
有人高声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山东,不虚此行。
返回途中,我们在聊城与张惠分开,她回济南,我们回郑州。
相聚如此短暂,分别时大家热泪盈眶,紧紧拥抱在一起……
第三站,我们原计划第二年去西安寻找刘晓媛。由于疫情影响,计划改变。
2021年4月中旬,郑州的3个同学坐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济南的张惠也同日到达西安。
刘晓媛,大眼睛,圆脸,高个儿,很早的时候她就随父母来到陕西。她的父亲曾担任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总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水土保持方面的知名专家。刘晓媛后来成为西安市土地局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的会计。她文静娴雅,说话慢声细语,还向大家演示了她的太极拳功夫。此行,我们在西安街头品小吃、逛街景、游景点,之后,去延安、壶口游览。寻找小伙伴的活动就此告一段落。
红领巾情愫
这两年,虽有疫情影响,但大家彼此间的感情丝毫未减。在严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大家尽可能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来郑州相聚。郑州的同学各有分工,筹备、接待、聚餐、摄影、制作,各司其职,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2021年5月28日,大家戴着红领巾欢聚一堂,节日的气氛不同寻常。儿时的红领巾飘扬在我们的胸前,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仿佛又回到了校园。从入小学到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少年不在,但友情常存。
红领巾情愫
一路上,我们饱经风雨;一路上,我们磕磕绊绊。人生淡然从容,岁月无怨无悔。岁月,改变了容颜,但纯洁的友谊始终未变。珍惜这个缘分,延续这个缘分,我们决心共同撑起这片快乐的天空。
红领巾——我们的骄傲。
青春远去,儿孙绕膝。走在儿时的土地上,有着别样的感受!
当清晨打开微信,群里的祝福如春风一般温暖……每逢节假日,我们在群里开联欢会,唱歌、游戏,欢乐无限!感谢今生有缘!祝愿时光不老,祝愿友谊长青!
春花,秋月,夏日,雪冬……
2022年,又是一个夏天。阳光明媚,绿意盎然,2022年的“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图片由余飞彪、牛晓贞、李建生提供
编辑:时爽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