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赓续文脉 逐梦远行——惠金河务局倾情打造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侧记

【字体:      】     打印      2022-10-14 14:10      来源: 黄河网  

  2022年9月30日,对于惠金黄河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经过紧张有序筹备,以“记忆”为主题,充满回忆与温情的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正式开馆。

  “这是一个可爱的小馆”,在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开馆揭牌式上,河南河务局副局长刘同凯,以“富有创意而又深具情怀的小馆、外表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小馆、见证历史而又面向未来的小馆”,对展览馆给予最中肯的评价。

  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面积不大,但在建设过程中,一物一器、一草一木、一字一画,均饱含着长河记忆中的温情与敬意,情深意浓的感怀与缱绻。

  在展览馆整个建设过程中,惠金河务局局长刘遂林亲自担纲,将建馆灵感融入展馆设计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如虹气势,宏伟壮观、整齐划一的防洪工程,蜿蜒流长、举世闻名的悬河之头等,在整体展馆设计元素中均有体现。这里,鲜活呈现了郑州黄河这片热土上人民治黄事业的壮阔历程,浓缩了一代代治黄人奋斗的足迹与身影。这里,既是时间长河里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的事业存盘,又是新的征程中踵事增华、继往开来的时代起点,让人寻到了心灵的归属。

“忆”字为脉 打造属于治黄人自己的展览馆

  “多少代治黄人前赴后继,渲染着梦的殷盼,轮回到不变的誓言。回忆的是过往,激励的是如今。多想让她的倾情相伴在这秋安若素的季节里,去砥砺前行的脚步。解一裳往事的印染,揣一念心灵的共鸣。在曾有的铅华中,觅得奋进的真谛,这便是成就她的初衷。”足以安放心灵的静谧小院内,3.35米高的惠金记忆文化石上,“记忆”二字跃然入目。青花瓷色的诗意文字彰显着小馆的厚重,行书挥墨苍劲有力,这所代表惠金黄河记忆的文化石,深情讲述着建馆意义。

  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的定位就是“打造属于治黄人自己的展览馆”。

  依托黄河花园口的治黄窗口地位,展览馆选址在惠金河务局花园口景区管理班内。为避免陷入展览馆文创同质化,既要有创意,又不失情怀,该局从设计构思、文创策划、选物选图、整体布展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从设计、文创策划几经易稿,反复修改,翻阅了《河南黄河志》《郑州黄河志》《大河安澜》等大量志书、史料进行考证。多方搜集各类老照片300余张,从中精选出128张照片上展,每一张照片就是一则生动故事。筹备期间即发出实物征集倡议,面向全局干部职工、退休老同志,广泛征集体现治黄发展建设历程,展现治黄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点滴的物件、书证、图片等。前往黄河博物馆、离退休老同志家中等处多方征集实物,寻找收藏线索。发掘并入馆镇馆之宝“冯庄漫决”功德碑,征集并收藏求積仪、黄河通、手摇电话机、电石灯、水陆两用车等珍贵治黄老器具43件,以及富有年代记忆的史料、老照片若干。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该局想方设法节约各项开支。展览馆在原废弃房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利用,收藏展品皆来自于无偿捐献及多方发掘所得。展览馆文化石设立、庭院布建等就地取材,文创策划、撰文挥墨等均由自己动手,整体下来不仅有效节约资金,还大大提高建馆效率。

  在展览馆整体策划上,黄河水利作家协会主席、河南省黄河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侯全亮给予建设性意见,河南河务局、郑州河务局主要领导在建馆现场充分肯定改造及布展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此外,还得到郑州市惠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这所展览馆,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治黄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生动缩影。

镇馆之宝 见证不为人知的历史

  在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内,最值得一提的是镇馆之宝“冯庄漫决功德碑”。该碑为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所立,距今已有153年历史。此碑陈列于将军庙中,与将军庙碑同为功德碑。后经战乱,将军庙碑损毁,唯遗此碑,在1980年花园口涵闸改建时被发掘,存放于惠金河务局防汛仓库内。

  据考证,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六月,黄河大溜由胡家屯(今花园口东隅)提至荥泽汛十堡(冯庄村东)。由于此处大堤久不靠河,旧工淤塞,已年久失修,骤然着溜,无工可守,受主溜坐弯淘刷,水位持续上涨,几乎与堤顶持平。虽经河工集料下埽、抛石帮戗,但因料物不足,抢险无力,于时年六月二十八日漫溢决口。漫溢的洪水,由李西河、常庄、东赵、青寨、大庙、京水而东。出郑州,经中牟、祥符、陈留、杞县、尉氏、扶沟泻注入淮,灾及安徽。河道总督苏廷魁饬司筹款,赶做裹头,抢修埽占,但险情依然严峻。同治皇帝谕旨,命令河南巡抚李鹤年、河督苏廷魁赶筑裹头,严防险情扩展,待霜降后设法堵复。

  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一日,西坝开工堵复,十一月四日,东坝开始堵复,至到次年正月十八日合龙闭气。沿黄百姓为歌颂河南巡抚李鹤年堵口之功德,遂立此碑纪念。

  然而,从冯庄漫决后又时隔19年,即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七月,黄河在石桥决口,李鹤年又代理河督。因治河不力,与前任河督觉罗成孚一同被发往军台效力赎罪。这从侧面说明了,黄河的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优化空间 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伴随着一首优美舒缓的乐曲,在光影交错中走进这所可爱小馆,仿佛为人们开启一道时空隧道,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时空交错之感。

  为充分利用空间,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展体验,墙面设计采用层叠加深工艺,将实际80平方米的空间扩大利用到92平方米,室外布展1200平方米。走进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巨型澄泥纹背景墙,醒目“忆”字提纲挈领,连接过去、现在、未来。

  展馆共分为惠金迷力、惠金治黄、惠金一览、惠金拾萃、惠金华章五个篇章。第一篇章“惠金迷力”,融入丁坝设计元素,以“惠金源、民族魂、多难地、治河记、参照系”五大脉络,生动展现惠金黄河厚重历史文化。第二篇章“惠金治黄”,以光影交互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再现人民治黄70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惠金一览”为馆内点睛之处:以惠金黄河流势及防洪工程为设计背景,将辖区堤防、险工、控导、涵闸、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遗址、花园口景区、郑工堵口、马渡观河、马渡黄河文化广场、渡头柳等十大文化景观串点成线,以声影形式,全面直观系统地展示了惠金治黄发展成就。第四章“惠金拾萃”,展示了炎黄二帝、仰韶文化、航运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惠金治黄文化。第五章“惠金华章”,则展示了惠金现代治黄发展成就,激励代代治黄人坚定信念、团结拼搏、锐意进取。

  “藏,是为了存,亦是为了传”,这所可爱小馆是代代惠金黄河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心灵中的投射,告诉人们岁月更替,初心勿忘,以更加铿锵坚定的步伐迈进新时代,迈向伟大治黄事业壮阔新征程。

  另附:

记忆分明在,一叶秋声——写在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建成之际

惠金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遂林

  记忆的痕迹定格在二〇二二年的十月一日,她走来了,带着绿的树,红的枫,金的草,带着无休无止的过程,姗姗而来。心有梦可依,路有标可及,只为那多年的信念,黄河的长治久安,岁岁安澜。

  多少代治黄人前赴后继,渲染着梦的殷盼,轮回到不变的誓言。回忆的是过往,激励的是如今。多想让她的倾情相伴在这秋安若素的季节里,去砥砺前行的脚步。解一裳往事的印染,揣一念心灵的共鸣。在曾有的铅华中,觅得奋进的真谛,这便是成就她的初衷。

  知道是怎样的挽留,也无法停驻曾经的那些光阴、岁月、流年。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兴衰成败,那人、那事、那物淌在记忆的长河里,或充盈着心湖、枯竭着心海,或微醺着我们的心田。该记的都记下了,罗罗缕缕、斑斑点点,虽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亦是我们后来者的缠绵缱绻,星夜静思,才成就了这可爱的小馆。给我们惠金人一个身心的归属,给我们惠金人一个精神的寄托,更是我们惠金人的灵魂慰藉。

  岁月更轮,季节复式,而我们的事业一直行走在路上。轻倚一帘露染缠绵的记忆,缱绻心梦之间那一叶回忆,闲语岁月,倾情相挽,凝结惠金人多时心血和汗水,为此阳春白雪,为此江郎才尽。当你漠然走过,纵然凉意沁心,但也是万物洗尽铅华的本真,还有我们为本真而洗尽铅华的用心。

  时光流淌而记忆隽永,华美落尽皆现生命厚重。记忆赓续,弦歌铮鸣,一秋的风景慢慢散去,一季的故事成为回忆,韶华锦时,又会见鲜衣怒马。那“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的轮回在继续,而记忆的卷舒止续也在轮回更替。


作者: 文/孙金丽 图/申复楷    责编: 郑梦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