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博物馆里的“生民命脉”

博物馆里的“生民命脉”

【字体:      】     打印      2020-08-13 13:26      来源: 黄河报·黄河网  

文 图/蒲 飞

  宁夏水利唯黄河而存在,因黄河而发展。

  自秦代以来,宁夏引黄古灌区随着王朝更替盛进衰退,逐步发展成为与都江堰齐名的中国四大古灌区之一。

  8月12日,“黄河万里行”采访团从郑州出发,抵达宁夏已是14时许,简单用餐之后,顾不得休息,直奔此次采访的第一站——宁夏水利博物馆。

  在这里,采访团穿越时空,感受引黄古灌区时光变换、兴衰变迁。

原始先民逐水而居

“水经注校”黄河流域图

西夏时期“卷埽”技术展示

明代初期宁夏引黄渠道一览

  宁夏水利博物馆2010年3月开建,2011年9月建成,展陈汉代五角形陶质水管、宋代灰陶水管、民国渠绅碑、汉渠碑首、钮公德政生祠碑等文物(实物)700余件,展示蒙恬、刁雍、李元昊、郭守敬等治水人物,塑造昊王开渠、塞北江南等场景,从蒙恬开疆拓土到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移民,从刁雍造船运粮到郭守敬因旧谋新恢复塞上江南引黄古渠,全面展现了2000多年来宁夏深厚的水文化积淀和千秋流韵的治水历史,再现了宁夏引黄灌区两千多年来源远流长的水利史和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灰陶水管

  李元昊开渠道情景展示

 郭公浚渠 郭守敬与宁夏治水

清朝乾隆年间钮公生祠碑

边渠碑

黄河铁牛

宁夏黄河水车轴

时间印记 古井井口石 

  新闻多一点:关于宁夏水利博物馆

  宁夏水利博览馆,2010年3月开建,2011年9月建成,南北宽34.2米,东西长72米,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4085平方米,布展面积2850平方米。水利博物馆建筑设计独特,采用秦汉时期的高台式建筑风格,馆顶为青铜扭面顶,周围衬托景观水系和微缩黄河地面景观,西面为古汉渠取水口遗址,东面为至今流淌着的古秦渠,南面为青铜峡水利枢纽,与北面的九渠广场、青铜古镇遥相呼应,形象揭示了宁夏水利的秦风汉韵。外墙运用线刻艺术,以浪花和祥云贯穿,行云流水般勾勒了秦汉移民屯垦开渠、太宗大会百王、西夏王朝雄风、塞上水利新貌等。周围微缩水系环绕,表现了水是文化之魂,体现了尚善若水的包容品德,昭示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宁夏水利博物馆全貌

宁夏水利博物馆广场

宁夏水利博物馆大厅

宁夏水利博物馆展厅

宁夏水利博物馆展厅

沙盘上的“塞上江南”

作者: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