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指引幸福黄河迈上新台阶

文丨本站评论员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山”理念得以在浙江省推广实践,获得丰硕成果。此后“两山”理念像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智慧。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可见可感的重大成绩。一是水更清了。黄河泥沙含量减少,2023年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输沙量与1987年至2020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13%外,其余站偏小52%~84%;水质质量明显提高,黄河劣V类水质由2018年的12.3%降到2023年的1.5%,减少了10.8%。二是山更绿了。多年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如山西省实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工程,植被覆盖率从2018年的20%提升到2023年的30%以上,绿色面积明显扩大。三是鸟更多了。强化生物多样保护,生态逐渐变好,鸟类不断增多,如黄河三角洲的鸟类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特别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面积扩大,鸟类栖息地环境得到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显著提升。四是水效更高了。黄河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9年55.4立方米降低到41.3立方米,降低了25.5%,水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五是人更富了。黄河流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看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也要认清挑战,我们还需要继续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是加速推动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特色优势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我们要对黄河流域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新能源、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智能化等绿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探索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增长极,加速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吃生态饭,赚生态钱,发生态财”成为一种常态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能。
二是加快绿色黄河流域建设。绿色是黄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水利发展承担着推动绿色发展重任。我们要努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地推进高效节水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建立现代化的防灾减灾体系,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保障水安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黄河流域提供强大水利支撑。
三是提速推进智慧黄河建设。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治理实践中的应用,强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利原始技术创新,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是推进黄河流域特色的水文化构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根源性、创新性、包容性、连续性、发展性等优秀特质,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五千年黄河流域水治理经验,引领中国特色水文化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水文化故事,展现中国水文明独特性和中国智慧。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会不断取得新成绩,促进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幸福黄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