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快黄河水利工程建设步伐
应加快黄河水利工程建设步伐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地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但也必须看到,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的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对2030年黄河流域粮食需求做了预测:“按照人均400千克的粮食消费水平,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须达525.5亿千克,比现状增加118.5亿千克。”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的土地长不出粮食,没有水利的农业增加粮食生产无从谈起。因此,粮食消费需求是刚性增长,农业用水需求必然也是刚性增长。黄河流域既是资源性缺水也是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要实现增产118.5亿千克粮食目标必须从水利入手。
为此,我们先根据WUC(作物利用效率),即单位水量消耗所生产粮食数量的概念,把118.5亿千克粮食转化为需水量。目前,计算WUC有三种方法:一是总产量减去不进行任何灌溉时的产量与灌溉总水量的比值;二是总产量与灌溉总水量加上生育期降水量的比值;三是总产量与灌溉水、降水量、土壤水、地下水之和的比值。见诸文献的WUC平均值主要有以下几种:发达国家为2千克每立方米;我国为0.84千克至0.87千克每立方米,或者1千克至1.5千克每立方米。有专家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计算出我国WUC平均值为1.1千克每立方米。从保守估计,我们综合考虑采用2千克每立方米进行转换,得到增产118.5亿千克粮食至少需要增加灌溉水量59.25亿立方米。
增加灌溉水量的出路:一是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给出了节水的限量:“2030年全流域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量54.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实现新增各项节水工程预期目标后,从保守估计,仍有灌溉用水缺口,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兴建古贤、黑山峡等大型水资源调节水库,提高灌溉保证率,减小粮食产量波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不但匮乏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年最大和最小降雨量相差4倍。如果没有大型水库调蓄,一旦遭遇大旱,将对黄河流域灌溉农业构成极大威胁。例如,1995年黄河断流122天,造成河南省9个灌区、山东省2500万亩灌区无水可引。如果不是小浪底水库的调蓄作用,这样的状况还会发生。三是兴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流域之间寻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问题。
总之,随着黄河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紧迫,对治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中期,我国将迎来人口高峰,我们必须在各项措施之间进行最佳组合,千方百计加快黄河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形成整体优势,以应对人民群众的吃饭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