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黄河湿地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探讨

黄河湿地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探讨

【字体:      】     打印      2015-09-10 09:17      来源: 黄河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临近城市的黄河湿地成为人们健康出行的首选。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留在湿地及防洪工程上的生活垃圾,不但影响工程面貌,还对湿地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垃圾主要在节假日产生,具有量大、成分复杂、布局分散、不利收集的特点。对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及时清理垃圾,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做好人的工作。应把握和抓住人们向往绿色、环保、生态的心理,通过媒体或政府渠道大力宣传保护黄河湿地的重要性、紧迫性,让民众参与到保护母亲河、保护黄河湿地的行动中来,自觉将垃圾妥善保管和处理。提高河道养护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沟通、引导能力与水平,根据河道养护的责任制要求,实行“谁分管、谁负责”,明确管理责任和范围,河道养护责任人就是收集、清运生活垃圾的责任人。对集中的垃圾进行分拣、堆肥等处理,责任到人,制定管理办法。

在适当位置建小型清洁池。清洁池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工程养护、防汛抢险、外观形象,还要体现黄河水利文化特色。在显著位置设置明显的标志牌,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文明出行。在管理(养护)班修建可封闭的垃圾集中收集(生态处理)池,防止因分拣、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兼顾方便转运。利用现有的养护运输工具或购置新机具运输生活垃圾。

明确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考虑将垃圾处理的任务交给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班(养护班)。按照养护责任段的划分,结合养护的管理模式进行分级管理。管理段的负责人负责监督管理生活垃圾集中点的设置、收集、清运、分拣、处理、销售及利益分配等全面工作。各段的管理人员负责引导、收集和运输生活垃圾等具体工作。

筹集资金。实行“养护经费出一点,企业集一点,社会捐一点”的筹措渠道。建立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资金补助长效机制。养护经费是国家对河道工程养护公益性投资,可以在其适用范围内拿出一部分用于湿地生活垃圾的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养护人员的经济收入,可以对一些关键段、点、区域的养护负责人进行适当补贴,以此调动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了充分调动周边企事业单位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可以在清洁池上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广告宣传。

将垃圾变废为宝。据分析,约有15%的塑料垃圾可用于堆肥,还有5%的塑料垃圾需要掩埋和处理。根据市场信息,目前塑料回收的价格为4000元每吨,开封黄河段年废物塑料收集达到20吨,可实现年收入8万元。另外,有3吨垃圾可堆肥,用于庭院经济及土地开发,约有5%的建筑垃圾可用于填埋机耕道路。

作者: 李明金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