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院士撰文阐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王浩院士撰文阐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撰文《从黄河演变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发表于《人民黄河》2015年第1期),呼吁加快南水北调西线论证立项步伐。
王浩院士从黄河演变的历史过程入手,分析黄河演变的历史规律、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黄河演变带来的三大挑战:①黄河水沙空间分布更趋不合理,泥沙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游防洪形势依然严峻;②水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是黄河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难题;③黄河水资源短缺加剧,干旱风险不断提高,严重制约了流域经济发展,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这三大挑战严重阻碍了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健康黄河、和谐流域,从战略性高度、前瞻性视野、长远性考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正是应对三大挑战的重大举措,它既能增加黄河输沙动力、根治黄河泥沙问题、恢复沿黄生态,又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城市化战略格局以及粮食安全。其显著效益主要表现在:①通过科学运用水沙调控体系,可使黄河“水畅其流,沙畅其道”,最终将保障黄河的长治久安;②极大地改善国家能源布局、城市化布局、水资源布局匹配的逆向性,有效提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力,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城市化布局;③可确保国家“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战略格局,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④可大大增加南北方水系的水力联系,加上已建成的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将完全连通,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配合其他措施,华夏腹地乃至全国将是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针对目前存在的生态影响、水电开发与投资效益等争议,王浩院士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在黄河流域严格实施各种水资源管理措施后依旧严重缺水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项宏观战略布局,也是流域发展最后的措施和保障。要想让黄河“水畅其流、水清其河、沙畅其道”,外调增水、节水、治污、减沙、调水调沙几项措施缺一不可;西线工程也只有在严格实施这些基础性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艰巨而又必需的战略任务,工程建设应遵循从近到远、由小到大、分期开发的原则有序进行,工程前期进度不宜过快、调水量也不宜过大,施工中要充分吸取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的经验教训,避免造成重大失误,最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于工程建设的一些争议,不能一味排斥,应认真聆听并进行判别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