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堤防应让各类植被自然生长
科学新堤防应让各类植被自然生长

堤防是挡水的建筑物,在防汛抗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使堤防能够真正成为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的挡水建筑物,发挥更好的价值和效益,就必须树立新的堤防建设和管理理念。
目前,不少人已对堤防大面积植草的现象提出质疑,认为大面积植草在堤防安全和生态环保方面的益处是有限的。因为在植草后的养护管理过程中还会涉及许多化学农药除“杂”草等工作,所以不能被眼前所看到的大面积平整的绿色草坪所惑。笔者针对目前国内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堤防,从其安全、生态和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使我国水利堤防的建设和管理走上更加科学、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在堤防安全方面,要避免大面积人工植草。堤防植草是解决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但堤防种植的单一品种的草坪草,一般生命力较弱,根系浅且根部基本都处于同一土层面,对堤坡的抗冲能力也低,而土生土长的各类自然植物生命力强,根系可处于不同深浅的土层下,具有立体的堤坡抗冲能力,这对水土保持非常有利,对堤防安全也更有保障。
目前在堤防大面积植草后的日常管理中,经常被要求对非人工种植的植物进行清除,以免因其生长过快,影响堤防草坪的美观。这样的管理要求,反而是将更有优势的自然植物清除掉了,违背了安全堤防建设的最基本初衷,导致人为降低和破坏了堤防的安全性。
在堤防生态方面,要避免大面积人工种植单一草种。目前,水利堤防管理部门通常将堤防草分为两大类,认为人工种植的草坪草为“良草”或“益草”,而将非人工种植的自然生长的草和植物都统称为“害草”或“杂草”。为了能保证“益草”的生长环境,采取各种方法清除“害草”。殊不知这完全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所谓“益草”和“害草”,并不应该按上述习惯来定义,仅从其表面的观赏效果来判别,而应该以对堤防安全生态环保是否有益来进行科学定义和判别,否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
对于人工种植的单一草种的堤防草坪,要将其养护管理好,事实上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在种植的草坪中,不可避免地会生长出各类其他植物,而这些自然植物生命力及根系一般都优于人工种植的草,若不及时清除,草坪就有被慢慢侵蚀和破坏的风险,所以许多堤防管理单位都会对杂草清除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实际上这样的管理理念破坏了植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在堤防环保方面,要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除“杂”。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民造福的大事。由于水利堤防大多近邻水源,所以建设环保堤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国内许多堤防单位都选择了人工种植大面积的单一草种的草坪,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浇水、施肥和打药,以保证草坪生长,而堤防是距离水源最近的生态系统,经常通过化学农药的方式进行除“杂”,势必会严重危害土壤和水源健康。如果以当地土生土长、自然生长的各类植物作为护坡,就可以免去浇水、施肥和打药等过程,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堤防安全、生态和环保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堤防护坡植物的管理,绝不能再以堤坡草坪整齐美观与否为唯一标准,应该兼顾生态环保效果。不管是人工植草,还是自然植物,只需要通过高效堤防专用剪草粉碎机械进行修剪管理。就能获得整齐美观的效果,更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固土和水土保持,从而进一步提高堤防的自身安全性。
综上所述,从堤防的安全、生态和环保方面考虑,堤防的植物护坡非常必要,而利用本地土生土长、自然生长的各类植物进行护坡,并通过机械手段进行修剪,以物理方法代替化学方法,在目前看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能够尽快转变观念,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新理念,就一定能使堤防成为更加安全、更加生态和更加环保的科学新堤防,同时也能为国家在堤防建设和管理方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促进巡堤查险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或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