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首富”非法开采赚百亿 凸显“隐形”的监管
“隐形首富”非法开采赚百亿 凸显“隐形”的监管

通报追责高压之下,祁连山生态保护总体取得成效,但南麓腹地的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非法开采并未根绝。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正给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地增加新的巨大创伤。制造这一区域生态灾难的,是一家名为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兴青公司)的私营企业。14年来,该公司盘踞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获利超百亿元。(8月4日《经济参考报》)
放眼望去,“开膛破肚”式采挖形成的巨型凹陷采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蜿蜒5千米,形成一条宽约1千米、深达300米到500米的沟壑,犹如在高原湿地上劈出的一道巨大伤口。矿坑附近堆起四五十米高的矿渣山,掩埋了大片草地,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面临破坏。可谓是触目惊心,超乎想象。
兴青公司董事长马少伟号称青海“隐形首富”,是因为其在14年间“巧”赚百亿资产,其“巧”有三点:其一,截至目前,兴青公司、兴青天峻能源公司均未取得聚乎更一井田煤矿的采矿许可证,其开采行为属于非法盗采,但这种非法盗采行为却可以延续10余年。其二,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兴青公司打着矿区生态治理修复的旗号,继续实施大规模非法开采,当地人称之“边修复、边破坏;小修复、大破坏”,和检察人员“躲猫猫”,手段隐蔽。其三,所谓“隐形首富”,便是不事张扬,连赚百亿也是媒体根据兴青公司的内部资料推算出来的,也就是“闷声不响发大财”。
然而,说是“巧妙”“隐蔽”也不尽然。漫天尘土的开采区、呼啸进出的大批车队、四五十米高的渣山、撕裂的高原草甸等,大规模的疯狂盗采很难完全遮掩,只要稍微认真地观察、沉下心去探究,其实并不难发现。比如走近“绿色草坪”看一看,便会发现那不过是用绿色盖土网覆盖着的矿渣堆,再比如暗访而不是兴师动众……公众不禁发问:媒体记者能够发现的“隐秘”,当地监管部门为何这么多年发现不了 该公司为何总能提前得到上级部门前来检查的消息,事先做好应对检查的伪装 强大的问责风暴下,一个缺乏煤矿开采资质的企业,为何可以拿到矿山修复资格,还能作为生态恢复治理样板 当地民间称其为“隐形首富”,官方竟然毫无所闻 “隐形首富”“巧”赚百亿,难道监管也隐形了吗
更让人痛惜的是,兴青公司十几年来“采一吨扔五吨”,无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不规范施工作业,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使优质焦煤、可燃冰等不可再生资源遭受毁灭性损害,将使地表大面积发生不可逆转的干旱化。
破坏性开采暗藏巨大生态“黑洞”。青海“隐形首富”非法开采巧取豪夺高达百亿,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也是对当地监管部门的嘲讽,更是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公然侵犯,是可忍孰不可忍。
媒体揭底青海“隐形首富”,揭开了监管缺位与生态保护的严重短板。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彻查该事件,依法依规惩处违法责任人,斩断缠绕其间的利益链条,让那些利欲熏心、无法无天、践踏法律与生态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还要强化监管,严厉追责,拒绝监管走过场、摆样子、敷衍塞责以及权钱交易,坚决杜绝类似“假修复、真破坏”的戏码再度上演,净化当地的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给民众、给自然、给未来一个清晰、公正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