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加强宣传策划 壮大主流舆论

加强宣传策划 壮大主流舆论

【字体:      】     打印      2016-08-02 09:25      来源: 黄河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宣传工作更是如此。宣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不像搞水利工程建设有硬的技术标准可循,宣传工作成功与否需要在实践中把握,往往弹性相对较大,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则会产生副作用。特别是在当今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如果事先没有精心的策划、充分的准备,宣传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打乱仗、打败仗。做好治黄宣传工作,应从黄河的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宣传策划。

一、要把好脉、找准点。不管是新闻宣传还是文化建设,首要任务就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实质代表的是政治方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宣传工作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宣传工作最忌讳“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找不准方向。轻则,忙而无效,事倍功半;重则,南辕北辙、犯政治错误。那么,正确的导向从哪里来 简而言之,一是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摸清黄委党组的思路意图和工作部署,摸清治黄工作重点。以此为主线,结合新闻宣传规律,再把这些工作重点转换成新闻宣传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找准治黄中心工作重点,才能明确方向、有的放矢,把宣传工作做好,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二、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找准主攻方向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策划方案,提炼宣传主题,选取切入点,设计相应的实施步骤,确定报道结构和报道方式,选择不同特性的媒体,落实后勤保障,明确责任分工等等,各个环节都要细之又细。宣传策划方案拟订后,一定要先征求有关方面以及媒体的意见,充分沟通交流,并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提交上级领导审定。否则,方案制订得再好也很难落地。

事实证明,策划到位,事半功倍,它不仅改变了以往被动式、应急式的宣传方式,而且整合了宣传力量、优化了宣传资源,实现了宣传工作的规模化效应。当然,一个好的宣传策划,不应该只是“一锤子买卖”,还应该注重延展性,能够不断“产生”出新的角度和新的报道空间,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近年来,黄委建立超前策划机制,凡是重大宣传活动,事先都要制订预案。先后成功组织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小北干流放淤、“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黄河国际论坛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要注重整合资源。做好宣传工作,不单是宣传部门一家的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形成上下互通、内外互动运行机制。尤其要注重发挥系统内媒体和社会媒体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委属媒体建设,巩固自己的宣传阵地。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中央及水利部主流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畅通的外宣联络网。打造工作共融、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要有创新意识,注重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提升宣传报道的时效性,组织力量,加大网上舆论宣传力度,灵活发挥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善于用现代传媒新手段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四、要把握好时、度、效。“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时,就是时机性原则:宣传活动必须在最佳时机推出新闻,即以上级领导的要求以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性为依据,研究寻求宣传报道的最佳契机。时间早了不行,欠火候;时间过了也不行,过犹不及。度,就是适度性原则:在宣传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度”:一是宣传要适度,既不能“欠火”,力度不够;更不能“过火”,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二是投入的代价要适度,也就是说宣传带来的实际效益必须大于实际的投入,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投入大于产出,那就得不偿失了。效,就是跟踪问效:要加强舆情监控,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并进行舆情分析和宣传效果检验,不断校正报道方向,以便为今后宣传活动的策划组织提供参考。

五、要树立品牌意识。当今时代,文化产业迅速繁荣、传媒竞争空前激烈。黄委宣传战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拥有报、刊、网、电视、史志、文博以及出版等多种媒体资源,具备了全媒体宣传的良好格局。能不能在日趋激烈的传媒业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独特优势,利用黄河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做精做深做透治黄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号召力和媒体影响力,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黄河宣传文化品牌”。

新闻作品往往是快餐式的“易碎品”,只有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并上升到文化层面来包装,才能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审视黄河、解读黄河,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治黄工作,更易于公众接受、传播。当然,文化的概念很大,涉及内容也很多,作为宣传部门应该根据职能定位,抓重点、抓亮点,区别于党政工团抓的一般性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宣传工作特点,实施精品战略,走品牌带动之路。一是结合“走转改”活动,深入治黄一线体验生活,深入挖掘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古贤水利枢纽建设、南水北调西线论证等治黄重大题材,深入挖掘治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强烈时代精神、鲜明黄河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二是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网等各种载体,加大黄河文化传播力度,特别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讲好黄河故事,传播好黄河声音,以此带动黄委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大力弘扬黄河精神,鼓舞广大干部职工的士气,凝聚系统内外的力量,推动治黄事业发展。

作者: 李肖强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