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粗暴清淤”要不得

“粗暴清淤”要不得

【字体:      】     打印      2013-11-30 11:48      来源: 黄河网  

河道清淤,既有利于治污,又有利于行洪,可谓一举两得。也正因为如此,各村镇基层组织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这项工作。综观整个河道清淤工作,应该说清淤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一种现象我们要警惕,那就是危及水生态和水环境安全的“粗暴清淤”。

笔者身处基层,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河道清淤,其施工的过程大致是:稀的泥水用无隔离装置的大水泵抽取,稠的泥沙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清除。用水泵抽取浑水和稀泥时,其喷涌的水柱大都超过碗口粗,被抽取的河段中大小鱼虾无一例外地被卷进水泵内,然后重重地摔在岸边的水渠里,大多数鱼虾死无全尸;用挖掘机等机械清淤时,除将淤泥和行洪障碍物清除外,同时也将各类水草等水生植物连根拔起、一并清除;另外,多数情况下,不但“障”被清除掉,而且那些紧贴在河床上的“糙”——鹅卵石也未能幸免。如此“清淤”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倒洗澡水时,连孩子都一起倒掉了”!

先说说在清淤的同时“清鱼”的问题吧。一条河道中的鱼、鳖、虾、蟹的生存状况,好比是该河道内生物多样性的“晴雨表”。生物多样性水平高,标志着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也标志着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水质好,污染少。由此说来,那些把“清淤”变成“清鱼”的做法,实际上是人为地破坏了水生态和水环境,如此粗暴地清淤是断不可取的。

再说说在清淤的同时“清草”的问题。许多人看不到水草的价值,把它当作荒草对待,实际上,水草可是宝贵的“好草”。首先,水草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能吸收和去除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去除重金属,去除有机污染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其次,水草对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水草具有调节大气、水分等作用。因此,水草是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忠诚卫士”,值得人们善加保护。在清淤的同时清除水草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必须坚决予以禁止。

最后说说在“清障”的同时“清糙”的问题。在一些河道底部,紧贴河床的是一些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块,准确地说,这些小石块是“糙”而不是“障”。这些鹅卵石块处于河水的最下方,对河道的行洪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相反,它们对河床形成了一层凹凸不平的保护层,一来能防止河床下切,对河床以及河岸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来枯水期可延长河水的停留时间,既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又可防止河道断流。所以说,河道中的“糙”不是“障”,是清不得的。

笔者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今天,我们的每项工作都要用“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标尺去衡量一下,反思一下以往的一些工作方式有没有伤害到生态环境。如果有,就要着手改进、弥补。如上所述的“清鱼”式、“清草”式和“清糙”式的清淤,都对水生态、水环境有危害,工作中我们就要叫停这种“粗暴清淤”,取而代之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清淤方式。

笔者理解,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清淤,就是在确保水生态、水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的人性化的清淤。就拿保护好鱼类安全来说吧,至少应该做到以下3点:一是清淤的时机应尽量选在冬季,以避开鱼虾等水生动物的繁殖期;二是分段轮回施工,将施工段的鱼虾暂时引导到非施工河段,待施工结束时再将鱼虾放回原河段;三是在水泵的进水口处设置隔鱼装置,尽量减少鱼虾被卷入水泵的数量。又如,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清淤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和有度,不要伤及无辜,不要清过头,尽量保护好水草、保护好水底的石块。

作者: 李松梧 刘秀艳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