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近年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近年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字体:      】     打印      2013-01-24 08:29      来源: 黄河网  

黄河源区是指黄河干流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介于东经95°50′~103°30′、北纬32°20′~36°10′之间,流域面积为12.1972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5%,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38%,为黄河主要产水区,被形象地称为“黄河的水塔”。

气温波动上升

在全球气温逐渐升高的影响下,黄河源区的气温也在逐渐升高,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黄河源区的径流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

黄河源区自1959年有仪器观测以来,总体气温变化的特征是:20世纪50年代较暖,20世纪60年代气温降低,20世纪70年代气温波动回升,20世纪80年代进入高温期,20世纪90年代气温继续升高,而进入21世纪以来是20世纪90年代高温期的延续。

通过分析50年间河源区玛多、达日、久治、同德、兴海、泽库、玛沁、红原、若尔盖、玛曲10个台站的气温资料,可以看出,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0.41摄氏度,明显高于同期全球每10年0.13摄氏度及全国每10年0.16摄氏度的增温平均值。

对于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科学家们预测: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1~2摄氏度;到2100年,将上升1.5~3.5摄氏度。另外,IPCC报告指出几乎所有陆地的升温极可能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有理由认为,未来若干年黄河源区将是全球增温较明显的地区之一。

天然径流量减少20.2%

黄河源区径流虽受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很大,但其年际变化仍比国内其他大流域平稳。对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水文站的实测年径流资料进行计算,发现黄河沿、吉迈两站因受湖泊调蓄的影响,径流变差系数较大;玛曲、唐乃亥两个黄河源区控制站的径流变差系数不大,相对稳定。

黄河源区1990~2003年平均流量比1959~1989年多年均值偏低28.8%。40多年来,黄河源区流量总体上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另外,20世纪90年代末期平均流量开始逐渐回落,进入21世纪平均流量略有升高。

经计算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172.4亿立方米,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平均天然年径流216.1亿立方米相比较,减少了43.7亿立方米,表明由于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天然径流量减少幅度达20.2%。

(作者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作者: 刘猛?蔡明?乔明叶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