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堤防獾洞的技巧与方法
防治堤防獾洞的技巧与方法

多年来,獾狐动物在堤防上挖洞造穴,完整的大堤堤内出现多处洞穴。獾害严重的堤段受水浸泡后往往造成堤身出现塌陷,削弱了堤防防护能力,构成堤防隐患。动物挖洞造穴造成堤防溃口失事已有先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全面做好獾害防治和隐患处理。
獾一般有几处洞穴,以一处为主,每处洞穴有几处洞口,单个洞口一般不住獾。獾洞一般分布在堤坡树丛、杂草丛生而且比较幽僻的地方,或者是堤防乱石堆积之处,分布规律为背水坡多,迎水坡少;堤身中上部多,下部少;人少处多,人稠处少;老堤多,新堤少。由于獾洞洞穴结构复杂,洞穴分成上下几层,有的洞穴较长甚至穿堤。这种情况最为严重,轻者造成堤防断面不足,强度削弱,堤身塌陷;重者在高水位时堤防受水浸泡冲刷而引起溃决失事。
防治方法分为踩夹捕捉、布网捕杀、挖洞捕捉等。踩夹捕捉:形同简易的鼠夹,使用时将夹丝掰开成圆形,并用机关固定。当触动机关时,夹丝便会猛地合拢,夹住獾腿。捕捉时不用诱饵,在使用时应注意,夹子的机关比较灵敏,应避免出现不安全事故。在獾行走的洞口下好夹子后,洞口要恢复原样,不能使獾有怀疑迹象;同时在其他洞口制造假象,使其不从这些洞口进入。夹子下好后要经常查看,避免夹住獾后跑掉或误伤牲畜。布网捕杀:由于獾昼伏夜出,白天一般躲在洞穴内,应白天在洞口布上铁丝网或胶丝网笼等,布网时将洞口的杂草杂物等清除。如洞口为单个,布网覆盖范围半径不宜小于5米;如洞口为多个但比较集中,应将整块网覆盖并超过边缘洞口至少5米,以防止獾另挖新洞逃跑。同时,要注意獾洞是否内外坡贯通,确保被网罩住的獾无法逃跑,布网的周边要贴地固定,这种方法耗费较低,且效果较好,而且铁丝网等可以重复使用。挖洞捕捉:用于獾洞分布相对集中的堤段,当知道有獾在洞穴中时,结合开挖处理的方法进行捕捉,分顺洞开挖捕捉和竖井开挖捕等。顺洞开挖捕捉用于洞身较短且洞顶土层不厚的情况;竖井开挖拦截捕捉用于獾洞分布比较复杂的情况,首先要探明獾洞走向,然后在洞顶开挖竖井,逐段进行,在接近洞口时张网将獾捕捉。药杀法可用有机磷农药和磷化锌鼠药拌獾喜吃的食物,诱食毒死。猎杀法根据獾的生活习性,组织有经验的猎手,用猎具射杀。由于獾多夜间觅食,天亮回巢,故在天亮之前悄悄接近獾洞洞口,布抢猎杀效果较好。
獾洞处理:堤防迎水坡有獾洞的情况,可采用在洞口开挖土方约2立方米至3立方米,下面铺设防渗土工膜,再回填土的方法处理。堤防背水坡有獾洞情况,采用垂直洞口挖沟槽,沟槽探要超过洞底0.2米,沟底宽约为1米,沟长不少于5米,然后再回填沙土分层加水夯实,以形成截渗墙。堤身灌浆:可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制成浆液对堤身进行密实灌浆。以上方法施工简便、省时省力、投资小、见效快。汛后应对应急处理的工程进一步探查,再做进一步处理。
捕捉獾类等害堤动物,既是提高堤防防洪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堤防工程维护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应加强堤防日常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彻底消除獾洞所造成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