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气神”
浅谈“精气神”

三伏天,酷热难耐。也许是天气的原因,人总是显得没有精神,局领导也提出了年轻人没有“精气神”的问题。本不以为意,觉得这是一个小问题,但细想一下,“精气神”不仅仅是外在状态问题,背更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深入思考。
有的人总是意气风发,激情澎湃,充满干劲;有的人却精神萎靡,浑浑噩噩,毫无斗志。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状态呢 是天气吗 是年龄吗 是身体条件吗
酷暑天气里,农民工兄弟依然在工地上热火朝天,挥汗如雨;老同志们在工作中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重病之人依然笑对病魔,努力抗争。练功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可见“气”的重要性,说明了人的外在状态与内在精神息息相关。内在精神决定了外在表现。“精气神”的缺乏,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首先,个人不良生活习惯、不良情绪是导致没有“精气神”最外在、最直接的原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等,不良的情绪如悲观、抑郁等,都会导致精神状态差,没有“精气神”。
第二,缺乏长远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是缺乏“精气神”的更深层原因。没有人生目标的指引,人就会觉得无事可做,就容易被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占领,会显得没有“精气神”。相反,有了远大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为了目标的达成,就会更加自律,更加奋进,更加勇敢,也会逐渐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情绪。
第三,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缺乏“精气神”的根本原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100个人可能会有101个答案。有的人奉行享乐主义,认为人生就是了充分享受,及时行乐;有的人喜欢争名夺利,认为名声权力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有的人奉行家族至上,为了光耀门楣,牺牲自我,努力奋斗……这些观念都略显狭隘、浅薄,虽然可能也会取得成功,但最终都会湮没在历史的大潮中。青年马克思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正是这样的人生观激励着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会有昂扬的斗志,奋进的精神。
一个人只有超越狭隘的自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从“无我”到“真我”。“精气神”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