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让预算管理成为财务工作的金科玉律

让预算管理成为财务工作的金科玉律

【字体:      】     打印      2015-07-20 15:26      来源: 黄河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给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深刻变化。预算由单位财务收支计划上升为单位履行职责、开展业务、进行经济活动的工作支撑计划,由以计划和事权为主导过渡到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新型管理模式。

新《预算法》的施行,进一步把预算管理提升到法律监督和约束的高度。面对预算管理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我们河务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还有些许不适应之处,譬如预算切块拨款、预算意识淡薄、预算经费测算欠精准、预算执行监督存有薄弱环节、预算公开还未形成常态化等,这些问题制约着预算管理规范化,亟待加以改进。笔者认为,应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做到强化、精准、监督。

强化即强化全体职工的预算意识。预算执行,不仅涉及单位领导层和经费管理部门,而且涉及每一位干部职工。单位全员预算意识的强或弱,关系到预算管理的难易与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全员预算意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预算和财经知识培训,让大家了解新《预算法》的主要内容,熟悉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使之懂得预算的严肃性和不可逾越性;认识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无预算支出、变更科目支出、超预算支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纪律或法律的追究。让领导决策、审批先问预算,让职工花钱办事想到预算,让经费管理部门报销把关依据预算,大家自觉把预算挺在前面,使“一切财务收支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之规定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遵循。

精准即预算的编报与审批精准化。这项工作要做到两个改变:一是由经费管理部门为主编制转变为经费管理部门与业务实施部门职责明晰,相互配合,衔接统一,相互促进的新型编报体制。各单位、部门根据职责要求,认真梳理工作任务,准确测算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费数额,做到无疏漏,无虚冒。二是由“切块”模式变为“一一对应”模式。切块下达的预算,像一碗“八宝粥”,分不清大米、红枣各占多少,这样的预算,让别有用心的人容易浑水摸鱼,肆意妄为,难以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性。预算审批下达要做到像计算盖房子用料一样,砖瓦椽梁,一块是一块,一根是一根,不多不少。特别是人员经费,无论对在职职工还是离退休职工,无论对参公人员还是事业身份人员,都要条分缕析,对应准确。国家、省、市、县四级政策规定的津补贴、精神文明奖、抚恤金等科目,哪些列入预算,哪些没有列入,都要说清讲明,让人一目了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精准的预算具有高度的严密性,丁是丁、卯是卯,一个萝卜对一个坑,让一些所谓的“高明、计巧”想打变通预算科目主意的人、想投机取巧乱花钱的人无计可施、无处下手、无法下口,从而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任何一项制度或法律法规的执行,都离不开监督,预算执行也不例外。一是自我监督。经费管理部门除日常严格执行预算外,要采取“回头看”措施,每月对财务账簿进行自查,及时调整跑偏越矩的支付科目。二是审计监督。单位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季度对机关和所属单位的财务进行一次彻底检查,使其收支符合预算要求。三是职工监督。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按时把单位年度预算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对预算科学性、合理性的评判。年终及时向全体职工公示决算情况,以接受职工监督。

财务管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到心中有预算,眼睛盯预算,履职循预算,让预算真正成为财政管理的金科玉律。

作者: 刘九杰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